气胸的表现包括胸痛(突然一侧针刺样或刀割样,持续短后可胸闷呼吸困难,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呼吸困难(程度因人群肺储备功能不同而异,肺通气受限致)、刺激性咳嗽(偶尔干咳,因胸膜受刺激反射引起);体征检查可见视诊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触诊气管向健侧移位、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患侧鼓音(需鉴别),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影像学检查中X线可发现患侧胸腔透光区及肺组织受压,CT对少量或特殊部位气胸更敏感;特殊人群中儿童症状不典型、影像学需结合特点,老年人受基础病影响、病情变化快,妊娠期女性诊断困难、治疗需考量胎儿安全,需综合多方面判断气胸并及时就医处理。
一、症状表现
(一)胸痛
1.特点:多为突然发生的一侧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持续时间较短,随后可能会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胸痛表现可能有差异,例如长期吸烟者可能因肺部基础状况不同,胸痛程度和持续时间会有不同;有心血管基础病史的人群,胸痛时需更警惕是否合并其他心脏相关问题。
2.机制:气胸时,壁层胸膜受到刺激,引发疼痛感觉神经传导,导致胸痛症状。
(二)呼吸困难
1.表现:程度可轻可重,年轻且肺功能较好者,可能仅在活动后出现轻度呼吸困难;而原有肺部疾病基础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气胸时,可能很快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这与不同人群本身的肺储备功能有关,年龄较大者肺功能相对较弱,呼吸困难出现可能更迅速且严重。
2.机制:气体进入胸膜腔,压缩肺组织,使肺的通气功能受限,从而引起呼吸困难。
(三)刺激性咳嗽
1.情况:多为偶尔发生的刺激性干咳,部分人可能因气胸刺激胸膜而引起咳嗽。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接触粉尘的人群,本身呼吸道敏感性可能较高,咳嗽表现可能更明显,但需鉴别是否为气胸引起。
2.机制:胸膜受刺激后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咳嗽。
二、体征检查
(一)视诊
1.胸廓形态:患侧胸廓可能饱满,对比双侧胸廓可发现患侧膨隆。不同年龄人群胸廓特点不同,儿童胸廓弹性较好,气胸时胸廓饱满可能不如成年人明显;老年人胸廓弹性减退,胸廓形态改变可能不典型。
2.呼吸运动:患侧呼吸运动减弱,双侧对比可发现差异。
(二)触诊
1.气管位置:大量气胸时,气管向健侧移位。不同性别气管位置本身有细微差异,但气胸引起的移位较明显。
2.语颤:患侧语颤减弱或消失。这是因为气体积聚影响了声音传导。
(三)叩诊
1.叩诊音:患侧呈鼓音,左侧气胸时需注意与胃泡鼓音区鉴别;右侧气胸时要与肝浊音界改变鉴别。不同病史人群,如有肺气肿的患者,本身肺部含气量多,叩诊鼓音可能不典型。
(四)听诊
1.呼吸音: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生气胸时,原有的呼吸音改变基础上,气胸导致的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更易被发现异常。
三、影像学检查
(一)X线检查
1.表现:是诊断气胸的重要方法,可见患侧胸腔内有无肺纹理的透光区,肺组织受压向肺门方向收缩。不同年龄人群胸部X线解剖结构有差异,儿童胸部X线表现需结合儿童生理特点判断;老年人可能存在胸廓畸形等情况,影响对气胸程度判断的准确性。
2.意义:能明确气胸的存在及程度,如肺压缩的比例等。
(二)CT检查
1.优势:对于一些少量气胸或特殊部位的气胸,CT检查比X线更敏感。例如纵隔气肿合并气胸时,CT能更清晰显示病变情况。不同生活方式人群,长期接触辐射相关工作的人群需权衡CT检查的辐射风险,但为明确诊断有时仍需进行。
四、特殊人群特点
(一)儿童
1.症状不典型:儿童气胸时胸痛表述可能不清,更多表现为呼吸急促、拒食、烦躁等。这是因为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胸痛等不适的表述能力有限,且儿童呼吸频率本身较快,呼吸急促可能易被忽视为其他呼吸道疾病表现。
2.影像学特点:儿童胸部X线或CT表现需结合儿童胸廓和肺部发育特点,肺压缩程度判断需更谨慎,因为儿童肺组织弹性较好,肺压缩表现可能与成人不同。
(二)老年人
1.基础疾病影响:老年人多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发生气胸时症状可能被基础疾病掩盖。例如老年人本身有呼吸困难,发生气胸后呼吸困难加重可能被认为是基础疾病恶化,导致诊断延误。
2.病情变化快: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气胸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易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
(三)妊娠期女性
1.诊断困难:妊娠期女性胸部影像学检查需考虑对胎儿的辐射影响,诊断气胸时需权衡利弊。例如X线检查对胎儿有一定辐射风险,可优先选择超声等相对无创的检查方法辅助诊断,但超声对气胸的诊断敏感性不如X线和CT。
2.治疗考量:妊娠期发生气胸时,治疗需考虑胎儿安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对胎儿的影响。
通过以上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不同人群的特点综合判断是否为气胸,一旦怀疑气胸需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