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原因包括局部(外伤、鼻黏膜干燥糜烂、鼻部炎症、肿瘤)和全身(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其他全身性疾病)因素;治疗有一般处理(体位、局部压迫)、局部止血(烧灼法、填塞法)、全身治疗(针对病因、用止血药物);特殊人群中儿童要防挖鼻等不良习惯,老年人需控基础病并观全身状况,妊娠期女性要避影响胎儿药物。
一、鼻出血的原因
(一)局部原因
1.外伤:
鼻及鼻窦外伤,如撞击、挖鼻过深、用力擤鼻等,可损伤鼻黏膜血管导致出血。儿童常因好奇将异物塞入鼻腔引起黏膜糜烂出血。
手术创伤,如鼻内镜手术、鼻中隔矫正术等,若术中止血不彻底或术后鼻腔黏膜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
2.鼻黏膜干燥、糜烂:
空气干燥、炎热、寒冷等环境因素,或长期处于有粉尘的环境中,易使鼻黏膜干燥,上皮受损,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例如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鼻黏膜水分流失快,容易发生鼻出血。
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C、维生素K等缺乏,可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导致鼻黏膜血管脆性增加,容易出血。
3.鼻部炎症:
急性鼻炎、鼻窦炎等,炎症刺激鼻黏膜,使黏膜充血、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出血。例如急性鼻窦炎时,鼻窦黏膜的炎症反应可波及鼻黏膜,导致鼻出血。
变应性鼻炎,患者因鼻痒反复揉鼻,以及鼻黏膜水肿、充血,也容易出现鼻出血。
4.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
良性肿瘤如鼻咽纤维血管瘤,多见于青少年男性,瘤体血管丰富,易出血;鼻腔血管瘤也可引起反复鼻出血。
恶性肿瘤如鼻咽癌,肿瘤组织侵蚀性生长,破坏周围血管,早期可出现回吸涕中带血,晚期可出现大量鼻出血。
(二)全身原因
1.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可使鼻黏膜血管压力增高,破裂出血。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鼻黏膜血管容易破裂。例如血压突然升高时,鼻黏膜小动脉可能破裂出血。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因静脉压升高,鼻黏膜静脉丛淤血,也可导致鼻出血。
2.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起鼻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降低,止血功能下降,容易出现鼻出血。
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可影响凝血过程,导致鼻出血。
3.其他全身性疾病:
肝肾功能异常,可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和代谢,导致鼻出血。例如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容易出现鼻出血。
内分泌失调,如青春期内分泌变化、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可能导致鼻黏膜血管扩张、充血,容易出血。女性妊娠期鼻出血较为常见,与体内激素水平改变有关。
二、鼻出血的治疗
(一)一般处理
1.体位: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避免血液流入咽部引起呛咳。
2.局部压迫:用手指捏紧双侧鼻翼,持续压迫5-10分钟,同时可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二)局部止血方法
1.烧灼法:适用于出血点明确的少量鼻出血。常用化学药物如30%-50%硝酸银或三氯醋酸等,也可用激光、射频等物理方法烧灼出血点,使血管凝固止血。
2.填塞法:
前鼻孔填塞,用凡士林油纱条、膨胀海绵等填塞鼻腔,压迫出血部位。对于出血较剧、出血部位不明的患者常用此法。例如凡士林油纱条填塞时,需将纱条填入鼻腔,紧密填塞出血区域。
后鼻孔填塞,适用于前鼻孔填塞无效的鼻出血。用乳胶管或导尿管等将填塞物引入后鼻孔,压迫后鼻孔区域止血。
(三)全身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给予降压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
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鼻出血,应针对具体疾病进行相应治疗,如白血病患者需进行化疗等。
对于维生素缺乏患者,应补充相应维生素,如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K等。
2.其他:
适当给予止血药物,如酚磺乙胺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特殊人群鼻出血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1.注意事项:儿童鼻出血多与挖鼻、异物塞入等有关。家长应教育儿童不要挖鼻,及时取出鼻腔异物。在处理儿童鼻出血时,要更加轻柔,避免造成二次损伤。例如儿童鼻出血时,用手指压迫鼻翼的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
2.建议原因:儿童鼻黏膜较脆弱,过度用力压迫可能加重损伤。同时要及时纠正儿童不良习惯,防止鼻出血反复发生。
(二)老年人
1.注意事项:老年人鼻出血多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有关。老年人鼻出血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出血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例如老年人鼻出血后,要注意观察其有无头晕、乏力等贫血表现。
2.建议原因: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鼻出血可能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控制基础疾病有助于减少鼻出血的发生,同时全面观察全身状况可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三)妊娠期女性
1.注意事项:妊娠期女性鼻出血与体内激素变化有关。鼻出血时,可采用一般处理方法,如压迫鼻翼等。要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进行止血治疗。例如尽量不用全身性的止血药物,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2.建议原因:妊娠期女性用药需谨慎,以免药物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所以在治疗鼻出血时要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方法,同时密切关注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