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与过敏性鼻炎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上均有差异。鼻窦炎多由病原体感染或引流不畅引发,有鼻塞、流脓涕等症状,靠鼻内镜、影像学等诊断,急性用抗感染等治疗,慢性以药物为主、无效时手术;过敏性鼻炎是IgE介导的变态反应,有喷嚏、清水涕等,靠变应原检测等诊断,需避免过敏原,用抗组胺药等治疗,重者可特异性免疫治疗。
一、发病机制差异
鼻窦炎:多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鼻窦黏膜的炎症反应,也可能因鼻窦引流不畅(如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结构异常)导致鼻窦内病原体滋生繁殖引发炎症。例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常见病原体可通过上呼吸道侵入鼻窦,引发急性鼻窦炎,若未及时有效控制,可转为慢性鼻窦炎。不同年龄人群发病机制可能有差异,儿童鼻窦发育尚未完善,鼻窦窦口相对宽大,鼻腔感染易波及鼻窦,但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特点也可能影响炎症进程。
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原通过吸入、食入或接触等途径进入机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IgE,IgE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IgE特异性结合,促使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引起鼻黏膜水肿、瘙痒、流涕等一系列过敏症状。不同性别在过敏性鼻炎发病上可能无明显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下过敏原接触情况不同,比如花粉季节户外工作者接触花粉过敏原机会增多,易诱发过敏性鼻炎。有过敏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其遗传因素在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遗传决定了个体的过敏易感性。
二、临床表现区别
鼻窦炎:
症状:主要症状有鼻塞、流脓涕、头痛等。急性鼻窦炎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头痛有一定特点,如急性上颌窦炎常表现为前额部痛,晨起轻,午后重;急性额窦炎表现为前额部周期性头痛,晨起即感头痛,且逐渐加重,午后减轻,至晚间完全消失。慢性鼻窦炎患者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主要以局部症状为主,鼻塞可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脓涕可向后流入咽部,引起咽部不适、咳嗽等。不同年龄儿童鼻窦炎临床表现可能更不典型,儿童可能仅表现为鼻塞、张口呼吸、咳嗽等,易被误诊。
体征:鼻内镜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肿胀,鼻窦口有脓性分泌物引流,急性鼻窦炎时相应鼻窦区可有压痛。
过敏性鼻炎:
症状: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喷嚏次数较多,可多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鼻痒多为鼻内瘙痒,有时伴有眼痒、咽痒等;鼻塞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嗅觉减退。不同年龄人群过敏性鼻炎症状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鼻痒出现揉鼻、挖鼻等动作,还可能因鼻塞影响睡眠,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影响生长发育。
体征:鼻黏膜多呈苍白、水肿状,下鼻甲尤为明显,鼻道可见大量清水样分泌物。
三、诊断方法不同
鼻窦炎:
鼻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鼻腔内情况,如鼻黏膜充血肿胀程度、鼻窦口有无脓性分泌物等,是诊断鼻窦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影像学检查:鼻窦CT是诊断鼻窦炎的常用影像学方法,可清晰显示鼻窦黏膜增厚、鼻窦内积液、有无息肉及骨质破坏等情况,有助于明确鼻窦炎的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对于儿童,需谨慎选择影像学检查,尽量减少辐射暴露,但病情需要时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急性鼻窦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
过敏性鼻炎:
变应原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常见过敏原提取液滴于患者皮肤表面,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若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在点刺部位出现风团和红晕,可明确患者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及过敏的程度。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水平来判断患者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尤其适用于皮肤点刺试验无法进行或结果不准确的患者。
鼻内镜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等表现,但不如鼻窦炎鼻内镜表现典型,主要用于排除其他鼻部疾病。
四、治疗原则有别
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以抗感染治疗为主,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急性细菌性鼻窦炎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同时可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如麻黄碱滴鼻液,但儿童慎用)减轻鼻黏膜充血肿胀,改善鼻窦引流;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还可进行鼻腔冲洗,用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冲洗鼻腔,清除鼻腔内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和鼻窦引流。
慢性鼻窦炎:首先采用药物治疗,如鼻用糖皮质激素、鼻用减充血剂(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黏液促排剂等,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通过手术解除鼻窦引流障碍,改善鼻窦炎症。儿童慢性鼻窦炎治疗更强调保守治疗为主,尽量避免过早手术干预,以药物治疗结合鼻腔冲洗等保守措施为主。
过敏性鼻炎:
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是预防和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首要措施,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变应原检测等明确过敏原后,尽量让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季节减少外出、佩戴口罩,对尘螨过敏者保持室内清洁、使用防螨寝具等。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缓解鼻痒、喷嚏、流涕等症状;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能有效减轻鼻黏膜炎症水肿;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等),对鼻塞、流涕等症状也有一定缓解作用。对于病情较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即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使机体对过敏原耐受性提高,从而减轻过敏症状,但特异性免疫治疗有一定适应证和禁忌证,需严格掌握。儿童过敏性鼻炎药物选择需考虑儿童年龄特点,尽量选择安全性高、适合儿童使用的药物剂型,如儿童专用的抗组胺糖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