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肺局限性气肿或肺大泡是局部肺组织病理改变,与吸烟、职业性粉尘化学物质接触、感染等有关,有无症状或有症状表现,可通过胸部X线、CT及肺功能检查诊断,可保守治疗(戒烟、预防感染、呼吸康复训练)或手术治疗(肺大泡切除术、肺减容术等),预后与病情干预及患者自身情况相关,早期干预预后相对较好,否则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致严重并发症。
一、定义与基本情况
双肺局限性气肿或肺大泡是肺部的一种局部病理改变。肺大泡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内形成的含气囊腔。而双肺局限性气肿则是局部肺组织出现过度膨胀、含气量增多的情况。从发病机制来看,可能与小支气管的炎性病变有关,比如小支气管发生炎症时,黏膜肿胀、管腔狭窄,形成活瓣作用,使空气能进入肺泡而不易排出,导致肺泡内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肺泡壁破裂融合等改变。
二、常见病因
1.吸烟因素:长期吸烟的人群患双肺局限性气肿或肺大泡的风险较高。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影响气道的正常防御和清除功能,导致气道炎症,引发小支气管的病变,最终可能导致局部肺组织出现气肿或肺大泡。例如,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其气道纤毛运动功能会受到抑制,黏液分泌增多,气道阻力增加,容易出现上述肺部改变。
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接触:长期处于有职业性粉尘(如石棉、煤尘等)或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硫、氯氨等)环境中的人群,这些粉尘和化学物质会刺激气道和肺组织,引起慢性炎症反应,逐步破坏肺组织的正常结构,增加双肺局限性气肿或肺大泡的发生几率。比如在一些矿山开采、化工生产等工作环境中的人员,如果防护不当,长期接触相关职业性因素,就较易出现肺部的这种病理改变。
3.感染因素:反复的肺部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会损伤肺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影响小支气管的通畅性,导致气体在肺泡内潴留,进而促使双肺局限性气肿或肺大泡的形成。儿童时期反复的严重肺部感染,可能会对其肺部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增加成年后出现此类肺部病变的风险;而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也更容易因肺部感染诱发双肺局限性气肿或肺大泡。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无症状情况:部分双肺局限性气肿或肺大泡较小的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做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等)时偶然发现。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观察病变是否有变化。
有症状情况:当肺大泡较大或气肿范围较广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后较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可能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耐力。例如,患者原本能正常爬楼梯,患病后可能爬两层楼就会感到气喘吁吁。另外,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咳嗽、咳痰等症状,但一般症状相对较轻,若合并有肺部感染时,咳嗽、咳痰会加重,痰液可能会变得黏稠、量增多。
2.体征表现:在体格检查时,医生可能会发现患者胸部叩诊呈过清音,呼吸音减弱等表现。如果肺大泡发生破裂,导致气胸时,可能会出现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气管向健侧移位等典型的气胸体征。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是初步筛查双肺局限性气肿或肺大泡的常用方法。通过胸部X线可以看到肺部局部有透亮度增高的区域,肺纹理相对稀疏,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双肺局限性气肿或肺大泡以及大致的病变范围。但胸部X线对于较小的病变可能显示不够清晰。
胸部CT检查:是诊断双肺局限性气肿或肺大泡更准确的方法。它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部局部的细微结构,明确肺大泡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例如,能精准地发现直径较小的肺大泡,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变是否累及多个肺叶等情况,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儿童进行胸部CT检查时,需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尽量采用对儿童辐射影响较小的扫描参数等。
2.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通气功能情况。对于双肺局限性气肿或肺大泡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肺活量减少、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下降等情况,通过肺功能检查能了解患者肺功能受损的程度,对病情的严重程度评估有一定帮助。老年人进行肺功能检查时,要注意其可能存在的呼吸肌力量下降等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检查前应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让老年人能够较好地配合检查。
五、治疗与管理
1.保守治疗
一般情况: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双肺局限性气肿或肺大泡患者,首先要建议其戒烟,避免继续接触有害的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等。同时,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因为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加重病情。例如,患者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等。
呼吸康复训练:适当的呼吸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比如进行缩唇呼吸训练,患者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可以延长呼气时间,减少气道塌陷,改善通气功能;还有腹式呼吸训练,患者可以平卧或半卧位,双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增强膈肌的活动度,提高呼吸效率。对于儿童患者,呼吸康复训练需要在家长和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和强度。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当肺大泡体积较大,占据一侧胸腔的1/3-1/2以上,引起严重呼吸困难;或肺大泡反复破裂导致气胸反复发作;或双肺局限性气肿范围进行性扩大,严重影响肺功能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肺大泡直径大于5厘米,且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多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肺大泡切除术、肺减容术等。肺大泡切除术是直接切除明显的肺大泡,解除其对周围肺组织的压迫;肺减容术则是针对病变较广泛的双肺局限性气肿患者,通过切除部分过度膨胀的肺组织,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对于老年患者,手术前需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以降低手术风险;儿童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要更加谨慎评估,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等因素,术后的护理也需要特别关注呼吸道的管理等儿科安全护理要点。
六、预后情况
一般来说,双肺局限性气肿或肺大泡患者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和管理措施,预后相对较好。比如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且积极戒烟、避免接触有害因素并进行适当呼吸康复训练的患者,病情进展可能较为缓慢。但如果患者没有及时干预,任由病情发展,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反复气胸等情况,会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老年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其预后相对中青年患者可能会更差一些;儿童患者如果是因先天性因素等导致的双肺局限性气肿或肺大泡,预后情况则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部分儿童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可能预后较好,但也有部分可能会影响其肺部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