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引发因素众多,包括过敏因素(食物、药物、吸入物)、感染因素(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物理因素(机械性刺激、冷热刺激、日光照射)以及其他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不同因素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各有特点。
一、过敏因素
(一)食物因素
食物是引发荨麻疹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鱼虾、蟹贝、牛奶、鸡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其中的异种蛋白可能作为过敏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从而出现荨麻疹。有研究表明,约1/3的荨麻疹患者发病与食物过敏相关,儿童由于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因食物过敏引发荨麻疹,比如幼儿可能对某种新添加的辅食产生过敏反应。
(二)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也可引起荨麻疹,常见的如青霉素、磺胺类、血清制品、疫苗等。药物引起荨麻疹的机制主要是药物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引发变态反应。不同年龄段人群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在用药时由于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有差异,更容易发生药物相关的荨麻疹。
(三)吸入物因素
吸入物也是导致荨麻疹的原因,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粉尘、真菌孢子等都可能成为过敏原。当人体吸入这些过敏原后,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炎症介质,导致皮肤出现荨麻疹表现。例如在花粉传播季节,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到空气中的花粉,就可能引发荨麻疹,不同年龄人群对吸入物的敏感程度不同,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可能对一些常见吸入物更敏感。
二、感染因素
(一)病毒感染
多种病毒感染可引起荨麻疹,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病毒感染机体后,可作为抗原刺激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进而引发荨麻疹。儿童时期是病毒感染的高发阶段,例如幼儿感染风疹病毒后,有可能出现荨麻疹样皮疹,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成熟,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更容易引发异常的皮肤反应。
(二)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也可诱发荨麻疹,像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鼻窦炎等。细菌感染机体后,其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可作为致病因素,激活免疫系统,导致荨麻疹的发生。不同年龄人群因感染细菌的类型及机体免疫状态不同,发生荨麻疹的情况也有差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一旦发生细菌感染,更易出现荨麻疹等免疫相关的皮肤表现。
(三)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血吸虫、丝虫等感染,也可能引发荨麻疹。寄生虫在体内寄生过程中,其代谢产物或死亡虫体的分解产物可作为过敏原,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导致荨麻疹出现。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寄生虫感染引发荨麻疹的概率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如果卫生习惯不佳,感染肠道寄生虫的风险较高,相对更容易因寄生虫感染而发生荨麻疹。
三、自身免疫因素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荨麻疹,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存在异常,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组织或物质当作抗原进行攻击,同时也可能对一些外来抗原的免疫反应失调,从而引发包括荨麻疹在内的多种皮肤表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发病情况有所不同,比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中青年女性,发生荨麻疹的概率相对较高,这与女性的内分泌等生理特点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特点相关。
(二)自身免疫功能紊乱
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时,也可能导致荨麻疹的发生。当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出现问题,免疫系统过度活跃或免疫耐受被打破,就会产生针对自身组织或外来抗原的异常免疫反应,引起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等介质,导致皮肤出现荨麻疹症状。不同年龄的人群自身免疫功能状态不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自身免疫功能逐渐衰退,免疫调节能力下降,相对更易出现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相关的荨麻疹;而儿童时期自身免疫功能尚在发育过程中,也可能因各种因素导致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引发荨麻疹。
四、物理因素
(一)机械性刺激
如摩擦、压力、搔抓等机械性刺激可引起荨麻疹,称为人工荨麻疹。皮肤受到摩擦等机械刺激后,局部肥大细胞等被激活,释放组胺等介质,导致皮肤出现风团样皮疹。不同年龄人群对机械性刺激的反应可能不同,儿童由于活泼好动,更容易因搔抓等机械性刺激引发人工荨麻疹,而且儿童皮肤相对娇嫩,受到刺激后更易出现明显的荨麻疹表现。
(二)冷、热刺激
寒冷性荨麻疹和热性荨麻疹分别由冷、热刺激引起。寒冷性荨麻疹是皮肤暴露于冷空气、冷水等低温环境后,局部血管发生变化,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导致荨麻疹发生;热性荨麻疹则是皮肤受到热刺激后出现风团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对冷、热刺激的耐受程度不同,老年人的皮肤血管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对寒冷刺激更敏感,更容易发生寒冷性荨麻疹;而儿童在夏季等炎热环境中,也可能因热刺激引发热性荨麻疹。
(三)日光照射
日光照射也可能导致部分人发生荨麻疹,称为日光性荨麻疹。皮肤暴露于日光下后,紫外线等照射可引起皮肤局部的免疫反应,导致肥大细胞等释放介质,出现荨麻疹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对日光的敏感性不同,儿童的皮肤较薄,对日光中的紫外线等更敏感,相对更容易因日光照射引发荨麻疹,在夏季户外活动时需要特别注意防晒以预防日光性荨麻疹的发生。
五、其他因素
(一)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荨麻疹。当人体处于精神应激状态时,神经系统会通过神经递质等影响免疫系统,导致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等介质增加,从而引发或加重荨麻疹。不同年龄人群在面对精神因素时的反应不同,成年人可能因工作压力等精神因素引发荨麻疹,而儿童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的生活环境中,也可能出现精神因素相关的荨麻疹加重情况,因为儿童的心理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精神因素对其免疫系统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
(二)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变化也与荨麻疹有关,例如月经周期、妊娠等。女性在月经前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导致荨麻疹的发生或加重;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显著改变,也容易出现荨麻疹,这可能与妊娠期免疫系统的适应性变化以及激素对皮肤血管等的影响有关。不同年龄的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内分泌状态不同,其发生与内分泌相关荨麻疹的情况也有所差异,育龄期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等特殊时期需要关注自身内分泌变化对荨麻疹的影响。
(三)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荨麻疹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的病史,个体发生荨麻疹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研究发现,某些遗传基因突变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使个体更容易对各种过敏原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引发荨麻疹。不同家族遗传背景的人群,其发生荨麻疹的遗传易感性不同,有家族过敏史的人群需要更加注意避免各种可能引发荨麻疹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