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主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其发病机制与病毒潜伏再激活密切相关。

初次感染VZV时,病毒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发水痘。水痘痊愈后,部分病毒未被完全清除,而是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如因年龄增长、疲劳、感染、恶性肿瘤、使用免疫抑制剂或长期应激等因素导致免疫功能减弱时,潜伏的病毒会被重新激活。激活后的病毒沿神经轴索向皮肤扩散,在相应神经支配区域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受累神经和皮肤出现剧烈疼痛及成簇红斑、水疱,即带状疱疹。该病好发于胸背部、腰腹部及头面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灼痛、刺痛或跳痛。
预防带状疱疹的关键在于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高危人群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降低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