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型肺结核与空洞型肺癌在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治疗与预后等方面存在区别。
1.病因与发病机制
空洞型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破坏肺组织形成空洞;空洞型肺癌则是细胞组织突变,浸润并损害正常肺组织所致。
2.临床症状
两者均有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但空洞型肺癌还可能出现声音嘶哑、喘鸣、体重下降等表现,且症状更为明显。
3.影像学表现
空洞型肺结核患者胸部X线或CT检查可显示一个或多个肺内空洞,周围伴有炎性浸润或纤维化改变;空洞型肺癌则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空洞,多数位于肿瘤中心,可伴有边缘模糊的软组织肿块、胸膜凹陷、纵隔淋巴结肿大等征象。
4.治疗与预后
空洞型肺结核主要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规范疗程为6-9个月;空洞型肺癌则需根据肿瘤分期和患者身体状况,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