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中暑有体温开始轻度升高、皮肤潮红灼热且可能大量出汗、全身有乏力头晕头痛口渴等表现,儿童、老年人群及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先兆中暑表现有差异,有既往中暑病史者再次遇高温先兆中暑表现更早更严重,需加强防护及及时采取避暑措施。
一、先兆中暑的一般临床表现
(一)体温变化相关表现
先兆中暑时体温往往开始轻度升高,一般可达到37.5℃-38℃左右。这是因为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开始出现轻度紊乱,机体产热大于散热,导致体温有上升趋势,但尚未达到典型中暑的高热程度。
(二)皮肤相关表现
皮肤会出现潮红、灼热感。由于高温环境下,体表血管扩张以增加散热,所以皮肤呈现潮红状态,同时因为产热增加且散热相对不足,皮肤摸起来有灼热感。另外,可能会有大量出汗的情况,这是人体试图通过汗液蒸发来散热的一种表现,但此时的出汗可能已经出现紊乱,比如出汗量过多或过少不均衡等。
(三)全身不适表现
患者会有乏力、头晕、头痛的症状。乏力是因为机体在高温环境下能量消耗增加,同时代谢紊乱,导致身体各器官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头晕、头痛则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以及脑部供血相对不足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口渴的症状,这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机体失水,刺激口渴中枢引起的。
二、不同人群先兆中暑表现的差异及相关影响
(一)儿童人群
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在先兆中暑时可能体温升高相对更为迅速,而且头晕、头痛等表现可能相对更明显,同时儿童的乏力症状可能会表现得更突出,因为儿童的体力储备相对较弱。另外,儿童的皮肤相对较为娇嫩,在高温下皮肤潮红、灼热感可能会比成人更明显,而且儿童的口渴表现可能不太会准确表达,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等情况。例如,幼儿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等表现,这是因为不适难以用言语准确表达,通过情绪变化来体现。
(二)老年人群
老年人群本身可能存在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先兆中暑时,头晕、头痛等症状可能会更加困扰,而且由于老年人心血管调节功能相对较差,可能会出现轻度的血压波动情况,比如血压轻度升高或降低。同时,老年人群的出汗情况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可能出汗量较少,但依然存在体温升高、乏力等表现,这是因为老年人的汗腺功能可能有所退化,所以需要特别注意观察其体温变化和全身不适症状,避免因为出汗不明显而忽略中暑情况。
(三)不同生活方式人群
长期处于室内缺乏运动的人群,在进入高温环境时,先兆中暑的表现可能会相对更明显,因为其身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而经常进行户外活动、适应高温环境的人群,先兆中暑时的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但依然会出现体温轻度升高、乏力等表现。例如,经常进行户外劳作的人群,在高温下可能一开始只是感觉稍有乏力、轻度头晕,但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也会逐渐发展为更严重的中暑情况。
三、先兆中暑的病史相关影响及应对
如果患者有既往中暑病史,那么在再次处于高温环境时,先兆中暑的表现可能会更早出现,而且症状可能相对更严重。因为有过中暑经历的人,其体温调节系统可能已经受到一定损害,再次面临高温环境时,机体的适应和调节能力下降。所以有既往中暑病史的人群在高温季节更需要加强防护,密切关注自身在高温环境下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先兆中暑表现,要及时采取避暑措施,如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