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时外阴瘙痒的原因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及其他因素,局部因素有卫生巾过敏、阴道分泌物刺激、局部潮湿、局部清洁不当;全身因素有糖尿病、黄疸、维生素缺乏、过敏反应;其他因素有心理因素、穿着不透气内裤,出现该情况建议及时就医,经期要注意外阴清洁、选合适用品,特殊人群要针对性处理。
一、局部因素
1.卫生巾过敏:不同品牌、材质的卫生巾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尤其在月经期间,外阴皮肤长时间与卫生巾接触,更容易出现瘙痒。女性使用卫生巾后若出现瘙痒加重等情况,需考虑卫生巾过敏因素,可尝试更换其他品牌或类型的卫生巾观察症状是否缓解。
2.阴道分泌物刺激:月经期间阴道会有经血流出,同时也会有阴道分泌物,若不及时更换卫生巾,经血和分泌物会持续刺激外阴皮肤,导致瘙痒。正常的阴道分泌物量少、无色无味,但在经期,由于出血等情况,分泌物的量和性状可能会发生变化,若分泌物过多且成分改变,对外阴的刺激就会增加。
3.局部潮湿:月经期间外阴处于相对潮湿的环境,加上经血的存在,为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条件。例如,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大量繁殖,当外阴感染真菌时,就可能出现瘙痒症状,常见的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在月经前后容易复发或加重。
4.局部清洁不当:部分女性在月经期间可能减少了对外阴的清洁,但其实仍需要适当清洁,只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清洁过度,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或者清洁时用力擦洗,都可能破坏外阴皮肤的正常屏障,导致瘙痒;而清洁不足则会使局部污垢积聚,刺激外阴引起瘙痒。
二、全身因素
1.糖尿病:患有糖尿病的女性,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升高,会刺激外阴皮肤,容易引发外阴瘙痒,月经期间这种瘙痒可能会更明显。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也更容易发生外阴阴道的感染,进而加重瘙痒症状。
2.黄疸:黄疸患者血液中胆盐含量升高,会沉积在外阴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部分黄疸患者在月经期间可能会感觉到外阴瘙痒加重。黄疸的原因有多种,如肝脏疾病、胆道梗阻等,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3.维生素缺乏:缺乏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可能会引起皮肤干燥、瘙痒等问题,在月经期间,由于身体的生理变化,这种因维生素缺乏导致的外阴瘙痒可能会更突出。例如,维生素A缺乏会影响皮肤的完整性和修复功能,使外阴皮肤更容易出现瘙痒等不适。
4.过敏反应:女性对某些食物、药物等过敏,也可能在月经期间出现外阴瘙痒的症状。比如,对某种品牌的卫生棉条过敏,或者对月经期间使用的洗液中的某些成分过敏等。
三、其他因素
1.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心理因素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对瘙痒的感知,导致在月经期间出现外阴瘙痒的感觉。例如,一些女性在月经前由于担心月经相关问题而处于紧张状态,月经期间可能会放大外阴瘙痒的感觉。
2.穿着不透气的内裤:月经期间穿着紧身、不透气的内裤,会使外阴局部的温度和湿度升高,不利于汗液和分泌物的蒸发,从而容易滋生细菌、真菌等,引发外阴瘙痒。应选择棉质、透气的内裤,以保持外阴的干爽。
如果每次来月经时都出现外阴瘙痒,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月经期间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选择合适的卫生巾和内裤,避免搔抓外阴,以免加重症状。对于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对于有心理因素的女性,要注意调整心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