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原因包括解剖因素(小儿骶骨弯曲度未形成、成年人肌肉或盆腔筋膜松弛等)和腹内压增高(长期便秘、慢性腹泻、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等);治疗分非手术(小儿多数可自愈、成人轻度可注射疗法)和手术(严重者用直肠悬吊固定术、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大手术者用肛门环缩术)。
一、脱肛的原因
(一)解剖因素
1.小儿:小儿骶骨弯曲度未形成,直肠较垂直,腹内压增高时易致直肠脱出。婴儿时期骨盆腔尚未完全发育,直肠周围组织对直肠的固定支持作用较弱,这是小儿易发生脱肛的重要解剖因素之一。
2.成年人:老年人肌肉松弛,女性生育过多和分娩时会阴撕裂,均可使直肠周围组织或盆腔筋膜松弛,导致脱肛。成年女性在多次妊娠、分娩过程中,骨盆底肌肉和韧带受到过度牵拉,可能造成支持直肠的结构功能受损,增加脱肛风险;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衰退,包括肌肉组织的弹性和强度下降,直肠周围的固定结构功能减弱,也容易发生脱肛。
(二)腹内压增高
1.长期便秘:长期便秘患者排便时需用力屏气,使腹内压升高,推动直肠向下脱出。长期便秘会导致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患者在排便过程中过度用力,使得直肠承受的压力增加,久而久之容易引发直肠脱垂。
2.慢性腹泻:慢性腹泻时肠道蠕动紊乱,频繁腹泻使腹内压反复增高,也可诱发直肠脱肛。例如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肠道疾病的患者,长期腹泻,肠道功能紊乱,腹内压不稳定且持续处于较高状态,容易导致直肠脱出。
3.前列腺肥大:男性前列腺肥大患者排尿困难,需用力排尿,造成腹内压升高,进而引发脱肛。前列腺肥大导致尿路梗阻,患者在排尿时需要加大腹压来克服阻力,长期如此会影响直肠周围组织的稳定性,增加脱肛发生的可能性。
4.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患者长期慢性咳嗽,使腹内压持续增高,易引发脱肛。长期咳嗽时,胸腔内压力反复变化,传导至腹腔,导致直肠周围组织受到持续的压力影响,逐渐出现直肠脱垂。
二、脱肛的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小儿脱肛:多数可自愈,以保守治疗为主。如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缩短排便时间,排便后立即复位等。小儿脱肛有一定的自愈倾向,因为小儿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随着年龄增长,骨盆逐渐发育完善,直肠周围支持组织的功能逐渐健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帮助小儿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蹲厕,排便后及时将脱出的直肠轻柔复位,防止病情加重。
2.成人轻度脱肛:可采用注射疗法,将硬化剂注射到直肠黏膜下或直肠周围,使黏膜与肌层粘连固定。对于一些轻度的成人脱肛患者,注射硬化剂是一种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注射硬化剂,能够促使直肠黏膜与周围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进而粘连固定,增强直肠的支持力,缓解脱肛症状。同时,患者需要注意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治疗便秘、咳嗽等。
(二)手术治疗
1.直肠悬吊固定术:适用于严重的脱肛患者。该手术是通过将直肠固定在周围组织上,增强直肠的固定支持。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脱肛患者,直肠悬吊固定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直肠脱垂的问题。手术中通过特定的操作将直肠妥善固定,恢复其正常的解剖位置和功能,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2.肛门环缩术:适用于年老体弱不能耐受较大手术者。通过放置橡胶环或丝线,缩小肛门,以减少直肠脱垂。对于一些身体状况较差、不能接受大型手术的年老体弱患者,肛门环缩术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手术方式。通过缩小肛门,对直肠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缓解脱肛症状,但该手术的效果可能相对有限,且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