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糠疹是好发于儿童面部的轻度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可能与马拉色菌感染、皮肤干燥、日光照射、维生素缺乏等有关,好发于面部等部位,有色素减退斑等表现,需与白癜风、花斑癣鉴别,具自限性,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家长要注意儿童皮肤护理等。
病因
感染因素:有研究认为白色糠疹可能与马拉色菌感染有关,马拉色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表面真菌,当皮肤受到某些因素影响时,马拉色菌可能会异常增殖,引发皮肤炎症反应,从而导致白色糠疹的发生,但目前这一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皮肤干燥:儿童皮肤的屏障功能尚不完善,若皮肤长期处于干燥状态,比如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皮肤水分流失较多,就容易出现白色糠疹。例如,一些生活在气候干燥地区、平时又不注意皮肤保湿的儿童,患白色糠疹的风险相对较高。
日光照射:过度的日光照射可能是诱发白色糠疹的因素之一。儿童皮肤比较娇嫩,长时间受到紫外线照射后,皮肤的角质层受到损伤,容易引发炎症,进而出现白色糠疹的表现。比如在夏季户外活动时间过长且未采取足够防晒措施的儿童,更易罹患该病。
维生素缺乏:有观点认为维生素缺乏可能与白色糠疹的发生相关,尤其是维生素B族缺乏。维生素对于皮肤的正常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当维生素B族缺乏时,皮肤的新陈代谢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皮肤出现异常,引发白色糠疹。不过这一说法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证实其确切的关联程度。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主要好发于面部,尤其是脸颊部位,也可发生于颈部、上臂、肩部等部位。
皮肤损害特征:典型的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色素减退斑,大小不等,直径一般在1-4厘米左右。斑片的边界不太清楚,上面覆盖有少量细小的糠状鳞屑。皮疹颜色比正常皮肤浅,呈现出淡白色或粉红色。一般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部分患儿可能会有轻度的瘙痒感,但症状通常比较轻微。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医生主要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如面部等部位出现的色素减退斑、覆有细薄鳞屑等特征来初步诊断白色糠疹。同时,可能会结合患儿的病史,比如是否有皮肤干燥、日光暴晒等情况来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需要与白癜风相鉴别,白癜风的色素脱失斑边界清楚,白斑颜色更白,一般没有鳞屑,而且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与白色糠疹不同,是由于黑色素细胞功能消失等原因导致。还需要与花斑癣鉴别,花斑癣是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皮损多为圆形或类圆形的淡褐色或淡白色斑,表面有细薄的糠状鳞屑,真菌镜检可发现菌丝或孢子,而白色糠疹真菌镜检一般无阳性发现。
治疗与预后
治疗:白色糠疹具有自限性,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避免过度清洗,可适当使用温和的保湿霜来保持皮肤的水分,比如含有甘油、凡士林等成分的保湿霜。对于有轻度瘙痒的患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外用的润肤剂或弱效的糖皮质激素软膏,但要谨慎使用,因为儿童皮肤薄嫩,应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如果考虑与维生素缺乏有关,可以在医生评估下适当补充维生素,如复合维生素B等。
预后:白色糠疹通常预后良好,经过适当的护理和观察,一般数周或数月后皮疹可自行消退,且消退后一般不会留下瘢痕等后遗症。不过在患病期间,要注意避免皮肤受到过多的不良刺激,如过度日晒、使用刺激性强的护肤品等,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特别注意其皮肤的护理,根据季节变化调整皮肤保湿措施,避免让儿童长时间暴露在强烈日光下,外出时可采取涂抹儿童专用防晒霜、戴帽子等防晒措施。同时,要关注儿童的营养状况,保证其摄入均衡的饮食,以降低白色糠疹的发生风险或促进病情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