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窦炎和肛窦炎的诊断包括症状表现(各年龄段、无性别差异,有肛门不适、疼痛等,久坐等易患,有肛肠病史者易发病,专科检查可触压痛、见充血水肿等)和辅助检查(一般血常规无明显异常,复杂时考虑肛管直肠超声等);治疗分非手术治疗(一般治疗包括不同人群注意事项、生活方式调整、局部清洁,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和局部外用药物)和手术治疗(有手术指征时,手术方式有肛窦切开术、肛乳头切除术,术后注意局部护理等)。
一、肛窦炎和肛乳头炎的诊断
(一)症状表现
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患者常表现为肛门部不适,急性期可能出现肛门坠胀、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及骶尾部,尤其在排便时因粪便刺激肛窦,疼痛可加剧。此外,还可能伴有少量黏液便,黏液多伴随粪便排出。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久坐、便秘、腹泻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更易患肛窦炎和肛乳头炎。久坐会导致肛门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便秘时干结粪便容易损伤肛窦,腹泻时粪便刺激肛窦黏膜,从而增加发病风险。
病史关联:有肛肠疾病病史的患者,如痔疮、肛裂等,其肛窦炎和肛乳头炎的发病几率相对较高。因为原有肛肠疾病会破坏肛门局部的正常解剖和生理环境,为肛窦和肛乳头的感染创造条件。
专科检查:肛门指诊可触及肛窦部位有压痛,肛乳头炎时可摸到肿大的肛乳头。肛门镜检查可见肛窦、肛乳头充血、水肿,肛窦内可能有脓性分泌物,肛乳头可呈现增生、肥大状态。
(二)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一般血常规无明显异常,但若炎症较重,可能出现白细胞轻度升高。粪便常规可了解有无肠道感染等情况,协助排查可能导致肛窦炎和肛乳头炎的肠道因素。
影像学检查:通常不需要常规进行影像学检查,对于病情复杂、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能会考虑肛管直肠超声等检查,以了解肛窦及肛乳头周围组织的结构情况,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二、肛窦炎和肛乳头炎的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年龄与性别因素: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均适用。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蹲便;成年患者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女性患者在经期要尤其注意肛门局部的清洁卫生。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患者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和腹泻。同时,要避免久坐,适当增加活动量,促进肛门局部血液循环。
局部清洁:可使用温水坐浴,每日1-2次,每次15-20分钟,保持肛门局部清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对于儿童患者,坐浴时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烫伤。
药物治疗:
抗生素:若明确有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但要避免滥用抗生素,需遵循药敏试验等结果合理选择。对于低龄儿童,要谨慎使用抗生素,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药物,并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局部外用药物:可使用痔疮栓等药物纳入肛门,起到消肿、止痛、消炎的作用。局部外用药物相对全身用药副作用较小,但仍需注意药物的适用人群,如儿童使用时要选择儿童专用且适合的剂型。
(二)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当肛窦炎反复发作,形成肛周脓肿等并发症,或者肛乳头肥大严重影响排便、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需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肛窦切开术:适用于单纯肛窦炎,通过切开肛窦,引流感染的肛窦,促进炎症消退。
肛乳头切除术:对于肥大的肛乳头,可采用切除术。手术要注意彻底切除肥大的肛乳头,避免残留导致复发。手术过程中要精细操作,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术后注意事项:无论采用哪种手术方式,术后都要注意肛门局部的护理,保持清洁,定期换药,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儿童患者术后要尤其注意排便情况,避免粪便污染创面,影响愈合,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