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沟是下眼睑靠鼻侧的凹沟,由眼眶隔膜下缘软组织萎缩、下垂等致,有先天性等情况,可通过注射填充或眶隔脂肪释放术治疗;眼袋是下眼睑袋状突起,分先天性和获得性,可通过眼部护理、激光等非手术改善或内切、外切等手术治疗,不同年龄、皮肤状态人群选择不同治疗方式。
眼袋:是下眼睑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及眶膈松弛,眶后脂肪肥大、突出形成的袋状突起。外观上表现为下眼睑局部隆起,呈袋状。眼袋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先天性眼袋多见于年轻人,主要是由于眶膈内脂肪先天性过度充盈所致;获得性眼袋则与年龄增长、眼部肌肤老化、长期用眼疲劳、不恰当的按摩、熬夜、长期哭泣等因素有关,中老年人较为常见,而且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眼袋的风险不同,长期熬夜、用眼过度的人更容易出现眼袋。
形成原因的差异
泪沟:胚胎发育时期眼眶周围组织发育异常可能导致先天性泪沟;随着年龄增长,皮肤老化、胶原蛋白和脂肪流失,眼眶隔膜下缘的软组织萎缩,使得泪沟逐渐明显,这是生理性的因素;此外,遗传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泪沟明显的遗传倾向,个体出现泪沟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不同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皮肤状态等个体差异会影响泪沟的表现。对于有家族遗传因素的人群,可能从较年轻时就会有泪沟的初步表现。
眼袋:先天性的眼袋主要是遗传导致眶膈内脂肪先天性过度充盈;获得性眼袋中,年龄增长是主要因素,随着年龄增加,眼部皮肤、肌肉、眶膈等结构逐渐松弛,眶后脂肪容易突出形成眼袋;长期用眼疲劳、经常熬夜会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和代谢,加速眼部肌肤老化,促使眼袋形成;长期哭泣会使眼部组织水肿,反复水肿也可能导致眼袋形成;另外,不当的面部按摩等行为也可能对眼部组织造成影响,增加眼袋形成的风险。在性别上,没有绝对的性别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下,比如男性如果长期熬夜玩游戏等,也可能出现眼袋,女性如果长期化妆卸妆不规范等也可能影响眼部肌肤状态进而增加眼袋风险。
治疗方式的不同
泪沟:非手术治疗方面,可以通过注射填充的方式,如注射玻尿酸,玻尿酸能够增加皮肤的容积,填充泪沟凹陷,一般效果可维持6-12个月不等,具体维持时间与玻尿酸的种类及个体代谢情况有关;也可以注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也是一种常用的填充材料,但其维持时间相对玻尿酸可能较短。手术治疗方面,对于严重的泪沟,可以考虑眶隔脂肪释放术,将眶隔内的脂肪释放出来,重新排列后填充到泪沟部位,这种手术方式效果较为持久。不同年龄的人群,治疗方式的选择会有所不同,年轻人泪沟不严重时可先尝试非手术填充;年龄较大、泪沟伴有眶隔脂肪膨出等情况时,可能更适合眶隔脂肪释放术。对于皮肤状态较好、只是单纯泪沟凹陷的人群,注射填充是较常用的方法;而对于皮肤松弛同时伴有泪沟的中老年人,可能需要综合考虑手术等方式。
眼袋:非手术治疗方面,轻度眼袋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注意眼部护理、使用有紧致眼部肌肤作用的眼霜等方式来改善,但效果相对有限;也可以通过激光治疗等方式,刺激眼部皮肤胶原蛋白增生,一定程度上紧致肌肤,减轻眼袋外观,但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见到较为明显的效果。手术治疗方面,有内切法和外切法。内切法适用于年轻、下眼睑皮肤无明显松弛的人群,经结膜入路,去除眶内多余脂肪,皮肤表面无切口;外切法适用于年龄较大、下眼睑皮肤松弛的人群,经皮肤切口,去除多余皮肤和眶内脂肪,手术效果较为显著,但会留下切口痕迹。不同年龄和皮肤状态的人群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年轻人以内切法为主,中老年人皮肤松弛明显的多选择外切法。对于生活方式不规律、偶尔出现轻度眼袋的人群,可以先尝试非手术的眼部护理等方式;而对于眼袋明显影响外观且有手术意愿的人群,则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