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肿胀瘙痒的原因包括外阴局部因素、全身性因素以及特殊人群的特定情况。外阴局部因素方面,感染如外阴炎、阴道炎(霉菌性、细菌性、滴虫性等)、尖锐湿疣等性传播疾病可引发;过敏或刺激如接触性皮炎、化学刺激会导致;外阴皮肤病如外阴湿疹、外阴白色病变也会出现此症状。全身性因素中,糖尿病、黄疸、维生素缺乏、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会引起外阴瘙痒肿胀。特殊人群里,孕妇因激素变化和分泌物增多易患病,需注意卫生及合理用药;幼女外阴发育不完善易感染,家长要注重其外阴清洁;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降低易患外阴白色病变,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雌激素并防止感染。
一、外阴局部因素
1.感染
外阴炎:外阴与尿道、肛门毗邻,易受污染,如不注意卫生,尿液、粪便污染刺激外阴,可引发外阴炎,出现肿胀、瘙痒症状。研究表明,不良卫生习惯人群外阴炎发病率相对较高。
阴道炎:常见的霉菌性阴道炎,由假丝酵母菌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豆腐渣样,刺激外阴导致肿胀瘙痒。细菌性阴道炎则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分泌物有鱼腥臭味,也会引起外阴不适。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白带呈黄绿色、泡沫样,同样会使外阴瘙痒肿胀。不同类型阴道炎在不同年龄段、生活习惯人群中发病率有差异,如性生活活跃女性霉菌性阴道炎相对多见。
其他感染:如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性传播疾病,初期可能表现为外阴局部丘疹、水疱,随后出现瘙痒、肿胀,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多发生于有不洁性行为人群。
2.过敏或刺激
接触性皮炎:使用新的卫生用品、内裤材质不适,如化纤内裤透气性差,或对避孕套、阴道冲洗剂等过敏,接触部位可出现红斑、肿胀、瘙痒。临床研究发现,部分女性更换卫生用品品牌后短时间内出现外阴不适,考虑接触性皮炎可能。
化学刺激:长期使用高浓度的外阴清洁剂,破坏外阴皮肤黏膜的正常酸碱平衡,导致局部皮肤黏膜受损,出现肿胀瘙痒。
3.外阴皮肤病
外阴湿疹: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外阴部可见多形性皮疹,伴剧烈瘙痒,搔抓后可加重肿胀。常因精神因素、局部潮湿多汗等诱发,肥胖人群因外阴局部通风差,更易患外阴湿疹。
外阴白色病变:包括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和外阴硬化性苔藓,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搔抓后可出现局部皮肤增厚、皲裂、肿胀。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局部刺激等有关,多见于绝经后女性。
二、全身性因素
1.糖尿病:血糖升高时,尿液中含糖量增加,对外阴皮肤产生刺激,易并发霉菌性阴道炎,导致外阴瘙痒肿胀。有研究统计,糖尿病患者外阴瘙痒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者。且血糖控制不佳人群症状更为明显。
2.黄疸:肝脏疾病或胆管梗阻等原因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升高,沉积于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可累及外阴部,同时可能伴有皮肤黄染等表现。
3.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A、B族维生素缺乏,可引起皮肤黏膜代谢异常,导致外阴皮肤干燥、脱屑、瘙痒肿胀。多见于饮食不均衡、过度节食人群。
4.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胆汁酸升高,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出现外阴瘙痒,部分患者瘙痒症状在夜间加重。对胎儿可能有不良影响,如早产、胎儿窘迫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局部潮湿,易引发外阴炎、阴道炎等导致外阴肿胀瘙痒。应选择宽松、棉质内裤,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出现症状后避免自行用药,及时就医,因部分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
2.幼女:幼女外阴发育尚未完善,雌激素水平低,局部抵抗力差,易受感染。家长要注意幼女外阴卫生,每天用温水清洗,避免穿开裆裤,防止异物进入阴道。一旦发现幼女搔抓外阴,应及时就医,避免因表述不清延误病情。
3.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外阴皮肤黏膜变薄、干燥,易出现外阴白色病变等导致瘙痒肿胀。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改善局部症状,同时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搔抓引起皮肤破损继发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