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暑需从多方面着手,室内要控制温度并清洁空调滤网,外出避免长时间暴晒、选凉爽时段和做好防护,要增加饮水量并合理选饮品,饮食多吃清热解暑食物、控制高盐高脂食物摄入,出行选合适交通工具并戴防护用品,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环境准备
1.室内温度控制:夏季应将室内温度保持在26℃~28℃左右,可使用空调等设备调节。研究表明,适宜的室内温度能有效降低人体因高温环境产生中暑的风险,例如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中,人体散热困难,容易积累热量引发中暑。对于有空调的家庭或场所,要定期清洁空调滤网,保证空气流通和质量。
2.避免长时间暴晒:外出时应尽量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段活动,避免在正午阳光强烈时外出。如果必须在烈日下活动,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宽边遮阳帽、穿着浅色、透气的长袖衣物等。浅色衣物反射阳光的能力较强,能减少热量吸收;宽边遮阳帽可以遮挡头部和面部,降低头部直接受阳光照射的程度。
二、水分补充
1.增加饮水量: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要及时补充水分。每天应保证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可以选择白开水、淡盐水等。淡盐水能补充因出汗丢失的钠等电解质。对于儿童,由于其新陈代谢较快且自我补水意识相对较弱,要定时提醒其饮水,每次可少量多次饮用。例如,婴幼儿可每隔1~2小时喂一次水,学龄儿童每天的饮水量也应根据活动量等因素适当调整。
2.合理选择饮品:避免大量饮用含糖饮料或酒精饮料,这些饮品可能会导致人体脱水加重。可以适当饮用一些含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但要注意选择正规产品,避免其中糖分和添加剂过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对于老年人,由于其口渴感相对不敏感,更要主动提醒饮水,保证身体水分充足。
三、饮食调整
1.多吃清热解暑食物:可以多食用一些如绿豆、苦瓜、黄瓜、西瓜等清热解暑的食物。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可煮成绿豆汤饮用;苦瓜能清热泻火,可凉拌或清炒;西瓜含水量高,能补充水分和清热。这些食物有助于调节人体体温,降低中暑发生的可能性。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可根据其口味和消化能力进行合理搭配。例如,儿童可以将西瓜制成西瓜汁饮用,老年人食用绿豆时可煮得软烂一些,方便消化。
2.控制高盐高脂食物摄入:减少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取,这类食物会加重人体消化负担,且不利于散热。例如,过多食用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等,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增加中暑风险。
四、出行防护
1.交通工具选择:外出时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有空调的私家车,减少在高温环境下暴露的时间。如果骑行或步行,要尽量选择有遮阳设施的路线,如经过树木较多的街道等。对于儿童出行,应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等,确保乘坐过程中的舒适和安全,同时避免在炎热环境中长时间停留。
2.佩戴防护用品:除了前面提到的遮阳帽和长袖衣物外,还可以佩戴太阳镜,保护眼睛免受强光刺激。太阳镜能过滤掉部分紫外线,减少对眼睛的伤害,同时也能降低因强光导致的头晕等不适,从而间接降低中暑风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更容易受到高温影响发生中暑。要避免儿童长时间在户外高温环境中玩耍,在户外活动时要定时休息并补充水分。同时,儿童的衣物要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便于散热。如果儿童出现中暑先兆,如烦躁不安、出汗过多等,应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散热,并及时补充水分。
2.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中暑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在高温时段外出,如果必须外出,要有人陪同。家中要保证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凉爽,定期检查老年人的饮水情况,确保其水分充足。当老年人出现中暑症状时,如头晕、乏力、恶心等,要缓慢转移其到阴凉处,轻轻擦拭身体降温,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3.孕妇:孕妇在夏季要特别注意防暑,由于孕妇的身体负担较重,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差。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穿着宽松、透气的孕妇装。出行时要选择舒适的交通工具,避免长时间暴晒。如果孕妇出现中暑相关症状,如体温升高、头晕、心慌等,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如转移到阴凉处、用湿毛巾擦拭身体等,并尽快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