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安排外出时间避免高温时段外出特殊人群调整时间做好防护措施穿合适衣物戴防护用品涂防晒霜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定时饮水选合适饮品室内环境调节保持通风凉爽合理用降温设备关注特殊人群中暑预防儿童要轻便衣着关注精神状态老年人注意基础疾病户外工作者配防暑设备定时休息补水。
一、合理安排外出时间
1.避免高温时段外出:一天中气温较高的时段通常是10-16时,尽量避免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对于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更要严格避开此时段外出。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高温时段外出更容易中暑;而对于生活方式较为规律的人群,也应遵循此原则来安排日常出行。
2.特殊人群的时间调整:儿童应在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候外出活动,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可以选择在上午9时前和下午4时后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每次活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二、做好防护措施
1.穿着合适的衣物:穿着轻薄、宽松、浅色的棉质衣物,棉质衣物吸汗性好,浅色衣物反射阳光能力强,能有效减少热量吸收。例如,选择白色或浅蓝色的宽松T恤和短裤,对于儿童来说,应选择柔软、透气的棉质童装,避免穿着紧身、深色的衣物。
2.佩戴防护用品
遮阳帽:选择宽大帽檐的遮阳帽,能为头部、面部等提供较好的遮阳效果。儿童可选择带有防晒功能的儿童遮阳帽,老年人则可选择款式舒适、遮阳效果佳的帽子。
太阳镜:佩戴太阳镜可以减少强光对眼睛的刺激,同时也能降低眼部周围的温度。但要注意选择合格的太阳镜,确保其能有效阻挡紫外线。
涂抹防晒霜:在暴露的皮肤上涂抹防晒霜,选择防晒指数(SPF)适中的产品,如SPF30-SPF50的防晒霜。儿童应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防晒霜,避免刺激皮肤。一般每隔2-3小时需要补涂一次,尤其是在出汗较多或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时。
三、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1.定时饮水:即使不感到口渴,也应定时饮用白开水或淡盐水。一般来说,每小时饮用100-300毫升的水。对于儿童,要根据其年龄和活动量适当调整饮水量,年龄较小的儿童每小时可饮用50-100毫升;老年人也应保证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可少量多次饮用。
2.选择合适的饮品:淡盐水适合在大量出汗后饮用,能补充因出汗流失的钠等电解质;对于一般情况,白开水是最好的选择。避免饮用过多含糖饮料或含酒精的饮品,含糖饮料会增加身体渗透压,反而可能导致脱水;酒精会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增加中暑风险。
四、室内环境调节
1.保持通风凉爽:在室内可以使用风扇、空调等设备来保持空气流通和降低温度。使用风扇时,要注意避免直接对着身体直吹,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以免引起感冒等不适。空调温度不宜设置过低,一般设置在26-28℃较为适宜,与室外温度的温差不宜超过10℃。对于儿童房间的空调温度,可适当调高1-2℃;老年人房间的空调温度要根据其身体状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冷导致身体不适。
2.合理使用降温设备:如果没有空调,可以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在房间内放置水盆等方法来辅助降温。例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在房间内放置几盆凉水,也能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五、关注特殊人群的中暑预防
1.儿童:儿童的新陈代谢旺盛,更容易出汗和中暑。除了上述的时间安排、防护措施和饮水要求外,还要注意儿童的衣着要轻便,避免穿着过多。同时,要时刻关注儿童的精神状态,一旦发现儿童出现烦躁、口渴、乏力等中暑前驱症状,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如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用湿毛巾擦拭身体等。
2.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体温调节能力减弱。除了遵循上述的各项措施外,还要注意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情况,如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中暑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所以,老年人在高温天气下要更加密切地关注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心悸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3.户外工作者:对于户外工作者,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除了要严格遵守上述的时间安排和防护措施外,还应配备必要的防暑设备,如遮阳伞、防暑药品等。工作过程中要定时到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