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暑有轻症和重症之分,轻症有不同年龄表现,重症包括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等;处理时需先脱离高温环境,轻症可物理降温,补充水分电解质,重症需特殊降温及就医,有基础疾病儿童中暑要尽快送医。
一、儿童中暑的症状
(一)轻症中暑症状
1.年龄相关表现
对于婴幼儿,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皮肤温度较正常升高,触摸时感觉比平时发烫,还可能出现多汗,但囟门可能有一定的变化,比如囟门稍有隆起等情况。这是因为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中暑后身体的散热和产热平衡被打破,机体通过一系列反应来试图调节体温。
年长儿童可能会诉说头晕、头痛,感觉全身乏力,还可能出现口渴的症状,同时面色潮红,皮肤温度升高,此时体温可能在38℃-38.5℃左右,这是由于机体在高温环境下,外周血管扩张,散热增加,同时产热也相应增加,导致体温轻度升高,机体的能量消耗增加,出现乏力等表现。
(二)重症中暑症状
1.热痉挛
年龄方面,任何年龄段儿童都可能发生,但儿童相对更易出现。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肌肉痉挛,多发生在四肢肌肉、腹肌等部位,呈现阵发性的抽搐。这是因为在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丢失了大量的盐分,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钠、钾等电解质失衡,影响了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2.热衰竭
儿童发生热衰竭时,可能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呼吸浅快等表现。血压可能会下降,年长儿童可能会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婴幼儿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等。这是由于高温引起外周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心脏泵血功能相对不足,导致重要脏器供血不足,从而出现一系列循环衰竭的表现,同时胃肠道也因供血不足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3.热射病
这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儿童体温会迅速升高,可超过40℃,皮肤开始可能是干燥的,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汗减少甚至无汗。同时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烦躁、惊厥、昏迷等情况,还可能伴有多器官功能损害的表现,比如肝脏、肾脏等功能异常,出现黄疸、少尿或无尿等。这是因为高温持续作用,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严重紊乱,机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体温急剧上升,对机体各重要器官造成严重损害。
二、儿童中暑的处理方法
(一)脱离高温环境
1.年龄相关措施
对于婴幼儿,应迅速将其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室内或阴凉处,比如室内有空调的房间,温度调节至26℃-28℃左右,要注意避免让婴幼儿直接吹冷风,以免加重病情。
年长儿童则引导其走到阴凉的地方,如树荫下、有空调的建筑物内等,让身体尽快远离热源,停止继续受热,防止体温进一步升高。
(二)降温措施
1.物理降温
对于轻症中暑儿童
婴幼儿可以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擦拭时动作要轻柔,每次擦拭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婴幼儿着凉。湿毛巾的温度控制在25℃-30℃左右。
年长儿童可以用温水淋浴,水温控制在32℃-34℃,让儿童在温水中淋浴10-15分钟,同时不断用温水浇淋身体,帮助散热。也可以使用冰袋,但要注意用毛巾包裹冰袋,放在儿童的额头、颈部、腋窝等部位,每次放置时间不超过10分钟,防止局部冻伤。
对于重症中暑儿童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可采用冰水浸浴的方法,将儿童浸泡在15℃-20℃的冰水中,露出头部,不断搅拌冰水,使体温尽快下降,但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生命体征,如出现寒战等情况应立即停止。
(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1.年龄相关补充方式
婴幼儿可以少量多次给予口服补液盐溶液,因为婴幼儿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每次给予5-10ml,每隔5-10分钟给予一次,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呕吐。
年长儿童如果意识清楚,可以让其饮用含有适量盐分和糖分的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饮用速度要适中,每次饮用100-200ml,间隔一段时间再饮用。但要注意,如果是热射病等重症中暑儿童,可能需要通过静脉补液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这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四)及时就医
1.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儿童,中暑后病情可能进展更快,所以一旦发现儿童中暑,不管症状轻重,都应尽快送往医院进一步诊治。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儿童的机体功能,在高温环境下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及时就医可以确保儿童得到及时的专业救治,避免病情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