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阴道瘘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主要是胚胎发育异常,如泄殖腔分隔不完全;后天性因素有分娩损伤(产程过长、器械助产、会阴侧切或撕裂修复不当)、盆腔手术损伤(妇科手术、直肠手术)、恶性肿瘤侵犯(直肠癌、阴道癌侵犯)、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损伤(盆腔放疗)。
一、先天性因素
(一)胚胎发育异常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泄殖腔分隔不完全等情况可能导致直肠阴道瘘的发生。正常胚胎发育至第6-7周时,泄殖腔被尿直肠隔分为背侧的直肠和腹侧的尿生殖窦,若分隔过程出现异常,就可能使直肠与阴道之间形成异常通道。这种情况在女性胎儿中较为常见,且往往与其他泌尿系统或生殖系统的先天性畸形同时存在,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以及孕妇在孕期受到某些不良因素影响有关,比如孕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服用某些致畸药物等,这些因素可能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过程。
二、后天性因素
(一)分娩损伤
1.产程过长:当产妇分娩时,产程过长会使胎头长时间压迫阴道后壁及直肠,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进而形成直肠阴道瘘。例如,一些难产情况,如胎头位置异常、胎儿过大等,使得胎儿通过产道的时间延长,对局部组织的压迫持续且严重,增加了直肠阴道瘘发生的风险。
2.器械助产:在分娩过程中使用产钳等器械助产时,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直接损伤直肠和阴道之间的组织,从而引起直肠阴道瘘。比如产钳放置位置不正确,过度牵拉就可能导致直肠阴道隔的撕裂,进而形成瘘管。这种情况在初产妇或者胎儿较大的产妇中相对更易发生,因为初产妇的组织相对较紧,而胎儿较大时助产操作的难度和风险也相应增加。
3.会阴侧切或会阴撕裂修复不当:会阴侧切是分娩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助产方式,但如果侧切伤口修复时缝合层次不对,或者会阴撕裂伤修复不彻底,就可能导致直肠阴道瘘的发生。例如,缝合时没有将直肠黏膜、阴道黏膜和肌肉组织准确对合,愈合过程中就可能形成通道,使直肠和阴道相通。
(二)盆腔手术损伤
1.妇科手术:如子宫切除术、宫颈癌根治术等妇科手术过程中,如果操作不谨慎,可能会损伤直肠与阴道之间的组织。例如,在子宫切除时,分离直肠与阴道之间的组织不当,或者在处理宫颈周围组织时误伤及直肠,都可能导致直肠阴道瘘。尤其是宫颈癌根治术,由于手术范围广,涉及到盆腔多个器官的解剖结构,损伤直肠阴道隔的风险相对较高。这类手术的患者通常有妇科疾病史,如宫颈癌等,手术本身的复杂性和难度也增加了发生直肠阴道瘘的可能性。
2.直肠手术:直肠部位的手术,如直肠癌根治术等,在手术过程中如果解剖关系处理不清,也有可能损伤阴道组织,从而引发直肠阴道瘘。例如,在游离直肠时,过度牵拉或者操作失误导致直肠与阴道之间的组织受损,进而形成瘘管。这类患者本身有直肠疾病史,手术对盆腔局部解剖结构的干扰较大,增加了发生直肠阴道瘘的风险。
(三)恶性肿瘤侵犯
1.直肠癌侵犯:直肠癌不断生长发展,可能会侵犯周围的阴道组织,从而形成直肠阴道瘘。肿瘤细胞的侵袭性生长会破坏直肠与阴道之间的正常组织,随着肿瘤的增大,局部组织被破坏严重,最终导致直肠与阴道相通。这类患者通常有直肠癌的病史,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便血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出现直肠阴道瘘相关表现。
2.阴道癌侵犯:阴道癌生长到一定程度时,也可能侵犯直肠,导致直肠阴道瘘的发生。阴道癌患者会出现阴道出血、阴道分泌物异常等症状,随着肿瘤对周围组织包括直肠的侵犯,逐渐形成直肠阴道瘘。
(四)炎症性肠病
1.克罗恩病: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可累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当病变累及直肠及阴道周围组织时,炎症的长期刺激会导致组织破坏、溃疡形成,最终可能穿透直肠与阴道之间的组织,形成直肠阴道瘘。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多有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病程较长,直肠阴道瘘是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2.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结肠和直肠,当病情严重且反复发作时,炎症可能波及直肠周围组织,包括阴道周围。炎症导致的组织损伤、溃疡形成等也可能引发直肠阴道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有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病情的持续活动增加了发生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的风险。
(五)放射性损伤
1.盆腔放疗:一些盆腔部位的恶性肿瘤,如宫颈癌、直肠癌等,在进行放疗过程中,放射线会对周围组织产生损伤作用。直肠和阴道都属于盆腔内的器官,长期受到放射线照射后,组织会发生纤维化、血管损伤等改变,进而导致组织坏死、溃疡形成,最终可能发展为直肠阴道瘘。接受盆腔放疗的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及放疗后一段时间都可能出现相关症状,直肠阴道瘘是放疗较为严重的晚期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放疗的剂量、照射范围以及个体对放射线的敏感性等因素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