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从感染时间、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肝脏病理检查来区分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感染时间上急性乙肝指6个月内感染,慢性乙肝超6个月;症状表现急性乙肝起病急、症状较明显,慢性乙肝症状轻或不典型;实验室检查中乙肝病毒标志物、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结果有差异;肝脏病理检查上急性乙肝是急性损伤表现,慢性乙肝有不同程度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一、从感染时间判断
1.急性乙肝:
一般是指乙肝病毒感染在6个月以内。通常是近期接触乙肝病毒后短期内发病,例如有明确的输血、不洁注射史或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后较短时间内出现相关症状等情况。
2.慢性乙肝:
乙肝病毒感染超过6个月以上。多是初始感染乙肝病毒时未能及时清除病毒,从而转为慢性携带状态并持续发展。
二、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判断
1.症状表现
急性乙肝:
起病相对较急,部分患者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等,有的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等。年龄较小的儿童感染急性乙肝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有时仅表现为精神差、食欲明显下降等。
慢性乙肝:
症状相对较轻或不典型,很多慢性乙肝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异常。部分患者可能有轻度乏力、间断肝区不适等症状。对于不同性别来说,在症状表现上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慢性乙肝可能会有不同的变化。
2.实验室检查
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
急性乙肝:
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核心抗体IgM(抗-HBcIgM)呈高滴度阳性,而乙肝核心抗体IgG呈低滴度。一般HBsAg持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抗-HBcIgM阳性是急性乙肝感染的重要标志,因为它提示乙肝病毒处于复制活跃状态,近期有感染。
慢性乙肝:
HBsAg持续阳性,抗-HBcIgM一般呈阴性或低滴度。
肝功能检查:
急性乙肝:
肝功能异常较为明显,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转氨酶水平可显著升高,常可达正常上限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同时可能伴有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不同程度升高。
慢性乙肝:
肝功能可能轻度异常或反复波动,转氨酶可呈轻至中度升高,胆红素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
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
急性乙肝:
乙肝病毒DNA定量一般较高,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但由于机体免疫系统会努力清除病毒,部分急性乙肝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清除病毒而痊愈,乙肝病毒DNA定量会逐渐下降至检测不到水平。
慢性乙肝:
乙肝病毒DNA定量可持续阳性,提示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病毒载量可高可低,但一般会持续存在。
三、从肝脏病理检查判断
1.急性乙肝:
肝脏病理表现为肝细胞气球样变、点状坏死、嗜酸性小体形成等急性损伤的表现,汇管区有炎症细胞浸润等。通过肝穿刺活检可以清晰看到这些急性炎症的病理改变,反映出肝脏在短期内受到乙肝病毒的攻击而出现的炎症反应。
2.慢性乙肝:
肝脏病理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不同的分级和分期。轻中度慢性乙肝可能有汇管区炎症及轻度的小叶内炎症等;重度慢性乙肝则有较明显的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等,还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的早期表现。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肝脏病理改变在基本病理特征上是相似的,但在儿童患者中,由于肝脏的再生能力较强等因素,病理改变的进展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