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引起的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可由疖融合而成,常发于皮肤较厚部位。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和机体因素,临床表现有局部和全身表现,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局部和全身治疗,预防要保持皮肤清洁、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皮肤损伤。
痈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原体感染: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不洁、擦伤、机体抵抗力低下等为常见诱因。当皮肤破损后,细菌容易侵入毛囊及周围组织,引发感染,并且由于皮肤较厚部位的局部皮肤内毛囊丰富,细菌容易向周围及深部组织蔓延,导致多个毛囊同时感染形成痈。例如,长期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痈。
机体因素:对于儿童来说,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成人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痈;而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抵抗力降低,也较易罹患痈。此外,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痈的发病风险。
痈的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初期为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的硬结,逐渐向周围及深部组织扩展,病变区中央多个脓头,随后可出现多个脓栓,脓栓脱落后可留有多个深在的溃疡面,形似蜂窝状。疼痛较为剧烈,随着病情发展,局部红肿范围不断扩大,病变部位皮肤紧张、发亮,压痛明显。
全身表现: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乏力、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儿童感染痈时,全身症状可能相对更为明显,如发热程度可能较高,且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等情况;老年人则可能全身症状相对隐匿,但病情若未得到及时控制,也可能出现严重的全身感染表现。
痈的诊断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观察皮肤病变部位的红、肿、热、痛情况,以及有无多个脓头、脓栓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感染存在。对于病情严重者,可能还需要进行血培养等检查,以明确病原菌,并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痈的治疗原则
局部治疗:早期未化脓时,可采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也可外用鱼石脂软膏、金黄散等药物。当痈已形成较大的脓肿时,需及时进行切开引流,切开时应做“+”形或“++”形切口,切口长度应达到病变边缘,以利于引流。
全身治疗:根据病情轻重给予抗生素治疗,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对于有全身症状的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儿童使用抗生素时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并且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抗生素时也需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及剂量。
痈的预防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洗澡、勤换衣物,保持皮肤干净,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儿童由于活动量大,容易出汗,更要注意皮肤清洁,及时清洗汗液;老年人皮肤相对干燥,也应适当清洁皮肤,但要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损伤。
增强机体抵抗力: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营养均衡以增强抵抗力;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营养。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儿童和老年人都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避免皮肤损伤:注意保护皮肤,避免擦伤、刺伤等皮肤破损情况。在儿童玩耍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磕碰导致皮肤损伤;老年人行动不便,要注意防止碰撞、摔倒等引起皮肤破损。一旦皮肤有破损,应及时消毒处理,防止细菌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