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由疥螨寄生引起,通过接触传播,表现为皮肤瘙痒、针尖丘疹等,靠接触史和临床表现诊断,用杀虫止痒药治疗;荨麻疹病因复杂,表现为风团等,依病史等诊断,用抗组胺药等去除病因治疗,不同人群在各方面有不同特点。
一、病因方面
疥疮:由疥螨寄生在人体皮肤表层内引起,疥螨可通过直接接触(如同床共寝、握手等)传播,也可通过共用衣物、被褥等间接传播,疥螨喜欢在皮肤薄嫩部位活动,如手指缝、手腕屈侧、肘窝、腋窝、乳晕、脐周、生殖器等部位。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可能感染,若有接触疥疮患者或其污染物品的病史则更容易患病。
荨麻疹:病因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确切病因,常见病因有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等)、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磺胺类等)、感染(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吸入物(如花粉、灰尘、动物皮屑、烟雾、羽毛、真菌孢子等)、接触物(如某些植物、动物皮毛、化妆品、橡胶制品、化纤织物等)、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精神因素(如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内分泌改变(如月经紊乱、妊娠、更年期等)、内科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等。各年龄段、性别均可发病,生活中接触相关诱因的人群易患。
二、临床表现方面
疥疮: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夜间加剧,这是因为夜间人体活动减少,疥螨活动频繁,瘙痒感更明显。皮损为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及隧道,隧道为灰白色、浅黑色或普通皮色的线条,长约0.5-1cm,是疥螨挖掘的隧道。在男性患者的阴囊、阴茎等处可出现淡红色或暗红色结节,称为疥疮结节,可持续数月甚至更久。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一定特点,儿童皮肤薄嫩,症状可能更典型,隧道更易发现;成人症状相对类似,但结节可能更易出现在特定部位。
荨麻疹:基本损害为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常伴有瘙痒,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各年龄、性别患者表现相似,但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瘙痒导致搔抓更明显,需注意观察皮疹特点。
三、诊断方面
疥疮:主要依据接触史、临床表现来诊断,找到疥螨或虫卵可确诊。医生可通过消毒的针尖挑破隧道顶端,取出疥螨镜检,或刮取丘疹、水疱内容物镜检找疥螨或虫卵。不同年龄患者的皮损部位可能有差异,儿童的手指缝等部位更易发现典型皮损。
荨麻疹:根据典型的风团病史,再结合风团时起时消、消退后不留痕迹等特点,一般不难诊断。但要明确病因,可能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变应原检测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病因排查可能有不同侧重,儿童可能更需考虑感染等因素。
四、治疗方面
疥疮:治疗原则是杀虫、止痒、处理并发症。常用药物有硫磺软膏等,婴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要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及合适的用法用量。治疗时需注意全家同时治疗,污染的衣物、被褥等要煮沸消毒或暴晒,以消灭疥螨。
荨麻疹: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抗过敏和对症治疗。常用药物有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不同年龄患者用药需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儿童用药要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抗组胺药,且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同时要避免接触已知诱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