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目前通过规范抗病毒等治疗部分患者可实现临床治愈,但不能全愈。实现临床治愈与抗病毒治疗及患者个体差异有关,抗病毒药物作用有别,患者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治愈,儿童、老年、孕妇等特殊人群治疗各有注意事项。
一、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疗现状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疾病。目前通过规范的抗病毒等治疗,部分患者可以实现临床治愈,但不能说所有慢性乙肝患者都能完全治愈。
二、实现临床治愈的相关因素及情况
1.抗病毒治疗的作用
对于适合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或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例如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抑制病毒复制,部分患者在长期治疗后,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阴,同时伴有乙肝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肝功能正常等情况,可视为达到临床治愈。但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应答不同,一般来说,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经规范抗病毒治疗后,HBsAg清除率在治疗5年时约为3%-12%,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HBsAg清除率相对高一些。
干扰素治疗有其独特之处,普通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治疗4-6个月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约为20%-30%,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治疗48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可达30%-40%左右,且部分患者有HBsAg清除的情况。
2.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
年龄因素:年轻患者相对来说免疫系统功能更活跃,在抗病毒治疗中可能有更好的应答趋势。例如年轻的慢性乙肝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时,可能更有可能出现HBsAg的清除,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而言有一定优势。而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衰退等原因,抗病毒治疗的应答可能相对弱一些。
性别因素: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性别对慢性乙肝治愈有决定性影响,但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细微差别,不过总体上不是影响治愈的关键区分因素。
生活方式因素: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慢性乙肝患者病情控制有重要作用。例如保持合理的作息,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助于患者的肝脏修复,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可能辅助抗病毒治疗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酗酒、熬夜等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实现临床治愈。
病史因素:如果患者病史较短,肝脏炎症损伤相对较轻,在抗病毒治疗中可能更容易取得较好的应答。而病史较长,已经出现较严重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患者,治疗难度相对增大,实现临床治愈的概率相对降低,但通过规范治疗仍可改善病情,延缓疾病进展。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选择抗病毒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一般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肝功能等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密切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并根据儿童的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调整治疗方案。
2.老年患者:老年慢性乙肝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抗病毒治疗时要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服用多种治疗其他基础疾病的药物。要密切监测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相对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所以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药物和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对老年患者机体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3.孕妇患者:对于怀孕的慢性乙肝患者,需要在妇产科和感染科医生的共同协作下进行管理。在孕期要监测乙肝病毒载量等指标,必要时在合适的孕周开始抗病毒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同时要密切关注孕妇的肝脏功能和胎儿的发育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