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的疾病定义与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和治疗原则。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经飞沫传播,有相应症状、检查及抗结核治疗原则;支气管炎分急慢性,病因多样,有不同临床表现、检查及治疗方式;哮喘与遗传和环境有关,有典型症状、检查及药物等治疗方式。
一、疾病定义与病因
1.肺结核
定义: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
病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根本病因,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易发病,例如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受损人群更容易患肺结核。
2.支气管炎
定义: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
病因:病毒(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或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是常见病因,另外,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过敏因素等也可诱发,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支气管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从而增加支气管炎的发病风险。
3.哮喘
定义: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病因: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因素使个体具有易感性,环境因素包括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刺激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氨气等)、呼吸道感染等,例如儿童时期接触过敏原且有家族哮喘病史的人群,患哮喘的概率相对较高。
二、临床表现
1.肺结核
症状多样,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可伴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发热多为午后低热,部分患者有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肺结核可能症状不典型,而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症状更不典型。
2.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通常起病较急,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出现咳嗽,初为干咳,以后有痰,可伴有胸骨后discomfort(不适)、发热等症状,发热一般为低-中度热;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2年以上,部分患者伴有喘息。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者,咳嗽、咳痰症状可能更明显,且病情更容易反复。
3.哮喘
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胸闷或咳嗽,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较为常见,不同年龄的哮喘患者表现有差异,儿童哮喘可能以反复咳嗽为主要表现,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而成年哮喘症状相对更典型为喘息、气急等。
三、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1.肺结核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部病变多发生在肺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等部位,病灶可呈多形态,如浸润、增殖、干酪样、纤维钙化等,CT检查对于发现微小病变、确定病变范围等更敏感。实验室检查: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阳性提示曾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但强阳性对活动性肺结核有提示意义;痰涂片抗酸染色找结核分枝杆菌,若阳性则可确诊,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但培养时间较长。
2.支气管炎
影像学检查:急性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慢性支气管炎早期X线可无明显异常,反复发作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表现。实验室检查:急性支气管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升高,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细菌感染时,血常规可出现相应改变。
3.哮喘
影像学检查:缓解期哮喘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发作期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实验室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可辅助诊断哮喘,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了解患者的过敏状态,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升高。
四、治疗原则
1.肺结核
主要是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用药,不同年龄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儿童)、肝肾功能(老年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等的影响,例如儿童使用抗结核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调整以及对骨骼等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老年患者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药物代谢。
2.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咳嗽无痰时可用右美沙芬等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时可用溴己新等祛痰,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使用抗生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同样主要是控制感染、祛痰、止咳、平喘等治疗,对于长期吸烟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首先要劝导其戒烟,以减少对支气管黏膜的进一步损伤。
3.哮喘
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减少发作,维持正常肺功能。药物治疗包括缓解药物(如沙丁胺醇等β受体激动剂)和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对于儿童哮喘患者,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剂量,以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同时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诱发因素,对于有家族哮喘病史的儿童,要加强监测,早期发现哮喘症状并及时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