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是胃肠道黏膜被自身消化形成的溃疡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常见其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和胃蛋白酶有关临床表现有腹痛等症状体征有溃疡活动期上腹部局限性轻压痛等实验室检查有幽门螺杆菌检测和胃镜检查影像学检查有X线钡餐检查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有影响需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有既往病史者复发风险高需定期复查。
一、定义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自身消化而形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其中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为常见。
二、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具有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环境要求高的特点,它能通过产氨作用、分泌空泡毒素A等物质,损伤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还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导致溃疡的发生。大量研究表明,约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的胃溃疡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酸和胃蛋白酶:胃酸和胃蛋白酶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重要因素。胃酸的存在是溃疡发生的决定因素,胃蛋白酶由胃黏膜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转化而来,在胃酸作用下被激活,能水解蛋白质分子,对胃十二指肠黏膜有消化作用,当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超过胃肠黏膜的防御能力时,就容易形成溃疡。
三、临床表现
症状
腹痛: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胃溃疡多为餐后痛,疼痛特点为进食-疼痛-缓解;十二指肠溃疡多为空腹痛,疼痛特点为疼痛-进食-缓解,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夜间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胀痛、灼痛或剧痛等。
其他症状:还可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胃溃疡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表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有时会有饥饿感明显等情况。
体征:溃疡活动期时,上腹部可有局限性轻压痛,十二指肠溃疡压痛点常偏右。缓解期无明显体征。
四、实验室检查
幽门螺杆菌检测:包括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胃镜检查同时取组织做快速尿素酶试验等。其中尿素呼气试验无创、简便,是常用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患者呼出气体中尿素酶的活性来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方法和金标准。胃镜下可直接观察溃疡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并可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以鉴别溃疡是良性还是恶性。
五、影像学检查
X线钡餐检查:适用于对胃镜检查有禁忌或不愿接受胃镜检查者。溃疡的X线直接征象是龛影,对溃疡诊断有重要价值;间接征象有局部压痛、十二指肠球部激惹和变形等,间接征象提示可能有溃疡存在,但不如胃镜直观准确。
六、并发症
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轻者表现为大便隐血试验阳性、黑便,重者可出现呕血、便血,甚至引起失血性休克。
穿孔: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穿孔。急性穿孔时,患者突发剧烈腹痛,呈刀割样,迅速蔓延至全腹,伴有腹肌紧张、板状腹等腹膜炎体征;亚急性、慢性穿孔症状相对较缓。
幽门梗阻:多由十二指肠溃疡或幽门管溃疡引起,主要表现为餐后上腹部饱胀、频繁呕吐宿食等,严重呕吐可导致脱水、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癌变:少数胃溃疡可发生癌变,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发生癌变。对长期不愈合的胃溃疡,应警惕癌变可能,需定期胃镜随访并取组织活检。
七、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及应对
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不同年龄段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可能有差异,中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在诊断和治疗时需更加谨慎。
性别:一般十二指肠溃疡男性多于女性,胃溃疡男女发病比例无明显差异。
生活方式: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吸烟、长期饮用浓茶咖啡、不规则进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增加消化性溃疡的发病风险。例如,吸烟可影响胃十二指肠黏膜血液循环,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盐等,从而破坏黏膜屏障;长期精神紧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缓解压力、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有助于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和促进溃疡的愈合。
病史:有既往消化性溃疡病史者,复发风险较高,需注意定期复查,积极治疗可能诱发溃疡复发的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