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评估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有身高体重测量(计算BMI,不同人群有不同参考值)和体脂分布检查(如腰围测量判断中心性肥胖,儿童有相应标准);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辅助评估整体健康,儿童需结合情况分析)、血生化检查(血脂、血糖、肝功能、尿酸等指标异常与肥胖相关,儿童肥胖需早期监测);影像学检查有超声检查(腹部超声看脂肪肝,颈部血管超声评估血管情况,儿童有差异)、CT检查(精确测量体脂含量,儿童慎用)、MRI检查(评估体脂含量和分布的金标准之一,复杂病例用)。
体脂分布检查:观察体脂的分布情况,比如中心性肥胖表现为腹部脂肪堆积过多,可通过腰围测量来辅助判断,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提示中心性肥胖,中心性肥胖与代谢紊乱等健康问题的关联更紧密。对于儿童,腰围的测量也有相应的参考标准,且不同年龄段的正常腰围范围不同,同时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对体脂分布的影响。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部分肥胖患者可能出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轻度改变,若合并有炎症等情况可能会有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异常,但血常规对于肥胖症的特异性诊断价值有限,主要是辅助评估整体健康状况。对于儿童肥胖患者,血常规的变化需结合其生长发育情况和是否存在其他伴随疾病来综合分析。
血生化检查
血脂:常见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这与肥胖导致的脂代谢紊乱相关,多项研究表明肥胖人群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对于肥胖的青少年,血脂异常的监测尤为重要,因为长期血脂异常可能影响其心血管系统的发育。
血糖:空腹血糖可能正常或升高,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可用于检测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如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减低等,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肥胖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正相关关系。在儿童肥胖中,早期监测血糖和糖代谢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前期状态并及时干预。
肝功能:部分肥胖患者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表现,与脂肪在肝脏的沉积导致脂肪肝等肝脏病变有关,通过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来评估肝脏功能状况。对于肥胖的特殊人群,如孕妇肥胖,肝功能的监测需要考虑孕期生理变化对肝脏的影响以及肥胖本身可能带来的肝脏负担加重问题。
尿酸:肥胖患者常伴有高尿酸血症,尿酸水平升高与嘌呤代谢紊乱及肾脏排泄功能异常等有关,监测尿酸水平有助于评估痛风等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儿童肥胖患者中尿酸升高的情况也需关注,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儿童期的代谢特点和肥胖程度等因素相关。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脂肪浸润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脂肪肝,通过超声图像中肝脏的回声等表现来评估脂肪肝的程度,轻度、中度、重度脂肪肝有相应的超声诊断标准。对于儿童肥胖患者,腹部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脂肪肝等肝脏病变,且儿童的肝脏超声表现与成人有一定差异,需要专业儿科超声医师进行判断。
颈部血管超声:对于肥胖合并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可检查颈部血管内膜中层厚度等情况,评估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迹象,多项研究显示肥胖患者颈部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人群。在肥胖的中老年人群中,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心血管病变风险有重要意义,而对于儿童肥胖患者,虽然心血管病变风险相对较低,但长期随访中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也可作为评估血管健康的参考指标。
CT检查:能更精确地测量体脂含量,通过计算体脂百分比等指标来评估肥胖程度,对于一些需要精确评估体脂分布和含量的研究或特殊肥胖情况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CT检查有一定辐射剂量,一般不作为肥胖症的常规筛查手段,仅在必要时使用。对于儿童肥胖患者,CT检查的辐射风险需要谨慎考虑,除非有非常明确的临床指征才会选择。
磁共振成像(MRI):是评估体脂含量和分布的金标准之一,能精确测量各部位的脂肪含量,包括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等,但由于检查费用较高且设备普及率相对较低,一般也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在科研或一些复杂肥胖病例的诊断中会用到MRI检查。对于肥胖的特殊人群,如患有某些罕见代谢性肥胖疾病的患者,MRI检查可能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