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是甲状腺腺体自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致甲状腺毒症的临床综合征,病因主要有Graves病等,临床表现包括代谢、神经精神、心血管系统表现,检查有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等检查,治疗有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手术等;低钾血症是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的病理状态,病因包括摄入不足、丢失过多、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等,临床表现有肌肉、消化、心血管系统表现,检查主要是血钾测定,治疗包括补钾及治疗原发病。
一、疾病定义与病因
甲亢
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指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导致身体代谢活动加快,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主要包括Graves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约占80%左右,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感染、精神刺激等)参与发病;其次还有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等。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的一种病理状态。病因包括钾摄入不足,如长期禁食、少食;钾丢失过多,常见于胃肠道失钾(如严重呕吐、腹泻、胃肠减压等)、肾脏失钾(如使用排钾利尿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ushing综合征等)、经皮肤失钾(如大量出汗)等;还有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如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碱中毒等情况。各年龄均可发生,不同病因导致的低钾血症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生情况不同,比如胃肠道失钾引起的低钾血症在频繁呕吐腹泻的儿童中较常见。
二、临床表现
甲亢
代谢亢进表现:患者常有怕热、多汗,皮肤温暖湿润,食欲亢进但体重减轻,排便次数增多等。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甲亢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加速但又落后于实际年龄等情况;女性患者可能有月经紊乱等表现。
神经精神系统表现:多有紧张、焦虑、失眠、易激动、手震颤等,严重时可出现躁狂症或抑郁症等精神症状。
心血管系统表现:可有心悸、气短、心动过速等,老年患者可能基础疾病较多,甲亢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相对更高,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等。
低钾血症
肌肉系统表现:主要表现为肌无力,先是四肢软弱无力,逐渐累及躯干和呼吸肌,严重时可出现软瘫。不同年龄患者肌肉症状表现有所不同,儿童低钾时可能会出现肌张力低下等情况。
消化系统表现: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严重者可发生麻痹性肠梗阻。
心血管系统表现:可出现心悸、心律失常等,严重低钾时可导致心脏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等,危及生命,尤其是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风险更高。
三、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甲亢
甲状腺功能检查:血清总甲状腺素(TT)、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游离甲状腺素(FT)、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这是诊断甲亢的主要指标。不同年龄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可能有一定差异,但基本的诊断标准是一致的。
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Graves病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等阳性。
低钾血症
血钾测定: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即可诊断为低钾血症。同时需要结合病史、其他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如进行尿常规、血醛固酮、皮质醇等检查来排查是钾丢失过多还是转移等原因引起的低钾。
四、治疗原则
甲亢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选择合适的药物,但儿童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粒细胞减少等。
放射性碘治疗:适用于合适年龄的患者,但孕妇、哺乳期女性等一般不适用。
手术治疗:对于甲状腺肿大明显有压迫症状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适应证有所不同。
低钾血症
补钾治疗:根据低钾的程度及病因补充钾剂,如口服补钾或静脉补钾等,但需要注意补钾的速度和浓度等,避免出现高钾血症等并发症,儿童补钾时更要谨慎调整剂量和速度。
治疗原发病:积极治疗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发病,如控制胃肠道感染、调整利尿剂使用等,不同病因导致的低钾血症治疗原发病的措施不同,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能需要手术或药物治疗原发病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