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病有多种常见症状,腹痛方面胃溃疡多为餐后痛、具周期性节律性,十二指肠溃疡多为空腹痛、也具周期性节律性,肠炎多为下腹部隐痛胀痛且常与排便相关;腹泻方面感染性腹泻中病毒性肠炎多见于儿童、大便水样蛋花汤样,细菌性痢疾大便多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消化不良性腹泻中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现为腹泻便秘交替等,吸收不良综合征表现为慢性脂肪泻伴消瘦等;恶心呕吐方面急性胃炎起病急、呕吐胃内容物伴腹痛腹泻等,慢性胃炎症状较轻、反复恶心呕吐伴上腹不适等,肠梗阻呕吐物后期可呈胆汁粪便样物伴腹痛腹胀等;食欲不振方面肠胃功能紊乱如肠易激综合征伴腹痛腹泻等,胃部疾病如胃癌早期有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且随病情进展加重。
不同肠胃病的腹痛特点:
胃溃疡:多为餐后痛,疼痛性质可为钝痛、胀痛、灼痛等,疼痛部位多在剑突下正中或偏左,疼痛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即疼痛-缓解-再疼痛的规律,与进食有明显关系,常在进食后半小时至1-2小时出现,随后缓解,下次进食后再复发。其发生机制与胃酸刺激溃疡面有关,不同年龄人群胃溃疡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人胃溃疡腹痛症状可能不典型,疼痛不明显或无规律。
十二指肠溃疡:多为空腹痛,即餐前痛,疼痛性质类似胃溃疡,部位多在剑突下正中或偏右,也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疼痛往往在进食后缓解,然后又在空腹时疼痛,疼痛规律常为疼痛-进食-缓解。这是因为空腹时胃酸直接进入十二指肠,刺激溃疡面导致疼痛,进食后胃酸被食物中和,疼痛缓解。
肠炎:如细菌性肠炎,多表现为下腹部隐痛、胀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伴有腹泻,粪便多为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腹痛常与排便相关,排便后腹痛可有一定程度缓解。不同年龄肠炎表现不同,儿童肠炎可能因腹泻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特别关注。
腹泻
不同肠胃病的腹泻特点:
感染性腹泻:
病毒性肠炎:多见于儿童,如轮状病毒肠炎,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次数多,每日可达十余次甚至数十次,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脓血,常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这是因为病毒感染肠道后,影响肠道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排出。
细菌性痢疾: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次数频繁,每日数次至十余次,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即有排便不尽感)、腹痛等症状,多由志贺菌感染引起,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患者症状可能相对较重,需及时治疗,防止出现脱水、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消化不良性腹泻:
功能性消化不良:多见于中青年,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大便性状多为糊状便,可伴有腹胀、嗳气、恶心等症状,其发生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发病情况有差异,如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群更容易发病。
吸收不良综合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小肠疾病导致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表现为慢性腹泻,大便量多,呈灰白色、油脂状(即脂肪泻),伴有消瘦、乏力、贫血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患病,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减退、肠道吸收面积减少等因素,更容易出现吸收不良导致的腹泻。
恶心呕吐
不同肠胃病的恶心呕吐特点:
胃炎:
急性胃炎:多由饮食不洁、酗酒、药物刺激等引起,起病急,常表现为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可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不同年龄人群急性胃炎表现不同,儿童急性胃炎可能因呕吐导致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慢性胃炎:症状相对较轻,可表现为反复恶心、呕吐,一般为少量胃内容物,可伴有上腹部不适、隐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病程较长,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患病,老年人慢性胃炎可能与胃黏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等因素有关。
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呕吐物早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出现胆汁、粪便样物,同时伴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儿童肠梗阻可能由肠套叠、先天性肠道畸形等引起,老年人则可能因肠道肿瘤、肠粘连等导致。
食欲不振
不同肠胃病的食欲不振特点:
肠胃功能紊乱:
功能性肠胃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多见于中青年,常伴有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同时可出现食欲不振,其发生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感觉过敏、精神心理因素等密切相关,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肠胃功能紊乱导致的食欲不振。
胃部疾病:
胃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适、隐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症状逐渐加重,可出现消瘦、贫血、呕血、黑便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与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