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便秘是儿童常见消化道症状,按病程分急性和慢性,原因有饮食、肠道功能、其他因素等,临床表现有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改变、腹胀等,评估检查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非药物干预有饮食调整和培养良好排便习惯,药物有开塞露、乳果糖口服溶液等,不同时期小儿便秘有相应温馨提示。
按病程分类
急性便秘:多由暂时性因素引起,如饮食改变、生活环境变化等,一般病程较短,去除诱因后多可缓解。例如,儿童突然更换了新的奶粉品牌,可能会因不适应而出现急性便秘。
慢性便秘:病程超过2周或更长时间,可能与多种因素长期作用有关,如饮食习惯不良、肠道功能紊乱等。
小儿便秘的常见原因
饮食因素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儿童如果挑食、偏食,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过少,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容易引起便秘。例如,一些儿童只喜欢吃肉类和精细面食,很少吃青菜,就可能出现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情况。
水分摄入不足:儿童如果喝水较少,会使肠道内粪便干结,难以排出。比如天气炎热时,儿童玩耍后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容易引发便秘。
肠道功能失常
肠道蠕动功能异常: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的婴儿,肠道蠕动可能不协调,导致排便困难。随着年龄增长,一些不良的排便习惯也可能影响肠道蠕动功能,如儿童长时间憋便,会使直肠对粪便的敏感性降低,进而导致肠道蠕动功能紊乱。
肠道菌群失调:儿童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稳定状态,如果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可能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影响肠道的消化和排便功能。例如,儿童因感冒等疾病使用了较长时间的抗生素,之后出现便秘的概率可能会增加。
其他因素
先天性肠道畸形:如先天性巨结肠等,这是一种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疾病,会导致肠道部分狭窄或梗阻,引起顽固性便秘,这种情况在新生儿期就可能表现出来,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会使机体代谢减慢,胃肠蠕动减弱,从而导致便秘。儿童如果患有此类疾病,除了便秘外,还可能伴有生长发育迟缓、精神萎靡等其他症状。
小儿便秘的临床表现
排便困难:儿童排便时可能会出现用力挣扎的情况,面部通红,有时还会伴有肛裂、便血等情况,这是因为干结的粪便刺激肛门周围组织导致的。
粪便性状改变:粪便干结如羊粪状,质地坚硬,难以排出。
腹胀:由于粪便在肠道内积聚,儿童可能会出现腹部胀满的感觉,部分儿童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等表现。
小儿便秘的评估与检查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儿童的排便情况,包括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是否有排便困难、发病时间、近期饮食情况、生活习惯改变等。同时,还需要了解儿童是否有先天性疾病史、家族中是否有类似便秘的情况等。
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腹部,观察是否有腹胀、压痛等情况,触摸腹部了解是否有粪块积聚。还会检查肛门周围,查看是否有肛裂、痔疮等情况。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检查,以排除是否存在感染、内分泌代谢疾病等引起便秘的因素。
影像学检查:对于怀疑有肠道畸形的儿童,可能会进行腹部X线、钡剂灌肠等检查,以明确肠道结构是否正常。
小儿便秘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饮食调整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鼓励儿童多吃蔬菜,如菠菜、西兰花、胡萝卜等;多吃水果,如苹果、香蕉、梨等。例如,将蔬菜做成儿童喜欢的卡通形状的辅食,增加儿童对蔬菜的接受度。对于较大的儿童,可以让他们每天摄入一定量的全谷物食品,如全麦面包、燕麦片等。
保证水分摄入:让儿童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少量多次饮水。可以给儿童准备可爱的水杯,增加他们喝水的兴趣。
培养良好排便习惯
定时排便:帮助儿童建立规律的排便时间,一般建议每天在早餐后或其他固定时间让儿童尝试排便,每次排便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5-10分钟左右。例如,每天早上起床后让儿童坐在马桶上尝试排便,即使没有大便,也可以培养肠道的反射。
避免憋便:提醒儿童不要长时间憋便,一旦有便意应及时去厕所排便。
小儿便秘的药物干预(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开塞露:对于大便干结严重、排便困难的儿童,可以短时间使用开塞露,通过刺激直肠引起排便反射,但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形成依赖。
乳果糖口服溶液:这是一种渗透性泻药,可调节肠道渗透压,使水分保留在肠道内,增加粪便体积,促进排便。适用于慢性便秘的儿童,但使用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调整剂量。
特殊人群(小儿)便秘的温馨提示
婴儿期:婴儿便秘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婴儿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食欲等。在喂养方面,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的饮食也很重要,母亲应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通过乳汁影响婴儿。人工喂养的婴儿,要注意奶粉的冲调比例,避免奶粉过稠导致便秘。
幼儿及年长儿:幼儿及年长儿便秘时,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有些儿童可能因为排便困难而产生恐惧心理,家长应给予心理疏导,鼓励儿童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要监督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当运动等,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改善便秘情况。对于患有先天性疾病或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儿童,家长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和随访,密切观察便秘情况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