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炎是女性生殖器官中输卵管和卵巢的炎症属盆腔炎性疾病,由病原体感染(性传播病原体、内源性病原体)、宫腔操作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等致病因引发,有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通过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用抗生素及支持疗法,对不同人群有影响,可通过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宫腔操作感染、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炎症、增强机体抵抗力来预防。
附件炎是指女性生殖器官中的输卵管和卵巢发生的炎症,属于盆腔炎性疾病的一种。输卵管和卵巢被统称为附件,所以发生在这两个部位的炎症就称为附件炎。
发病部位相关
输卵管是一对细长而弯曲的肌性管道,连接子宫与卵巢,是输送卵细胞进入子宫的通道;卵巢是产生与排出卵细胞,并分泌甾体激素的性器官。当病原体感染输卵管、卵巢时,就会引发附件炎。
附件炎的常见致病因素
病原体感染
性传播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多发生在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尤其是初次性交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以及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者。例如,淋病奈瑟菌可通过不洁的性行为传播,感染后若未及时治疗,病原体可能蔓延至附件部位引发炎症。
内源性病原体:来自寄居于阴道内的微生物群,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阴道微生态环境失衡时,这些病原体可上行感染至附件。比如,女性在月经期、流产后或产后,身体抵抗力降低,此时内源性病原体就容易乘虚而入,引发附件炎。
其他因素
宫腔操作感染: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宫腔操作,由于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前有性生活等原因,可能导致病原体入侵引发附件炎。例如,刮宫术是通过器械刮取宫腔内的内膜组织,若手术过程中消毒不彻底,病原体就可能经手术创面进入输卵管、卵巢等附件部位。
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如阑尾炎、腹膜炎等,炎症可直接蔓延至附件引起附件炎。阑尾与右侧输卵管、卵巢相邻,若阑尾发生炎症,炎症可逐渐波及右侧附件,导致右侧附件炎的发生;腹膜炎时,炎症可通过直接扩散累及盆腔内的附件组织。
附件炎的临床表现
症状
腹痛:下腹部疼痛是附件炎常见的症状,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在活动或性交后疼痛加重。例如,患者行走时、进行性生活时,下腹部疼痛会明显加剧。
阴道分泌物增多:白带量增多,可呈脓性或黏液脓性,伴有异味。比如,白带颜色发黄、质地黏稠且有臭味等。
月经异常:可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等情况。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现月经来潮的时间不规律,月经量较以往有明显变化。
发热: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体温可达到38℃以上,伴有寒战等症状。
体征
腹部压痛:下腹部双侧或单侧有明显压痛,按压时患者感觉疼痛明显。
宫颈举痛:妇科检查时,医生触碰宫颈时患者会感到疼痛,这是附件炎的典型体征之一。
附件区增厚或包块:严重的附件炎可能在附件区触及增厚的组织或包块,质地较硬,有压痛。
附件炎的诊断方法
妇科检查
双合诊:医生将一手的两指或一指放入阴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通过双合诊可以了解子宫、附件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有无压痛等情况。例如,若附件区有增厚、压痛,提示可能存在附件炎症。
三合诊:除了阴道、腹部检查外,再加上直肠检查,能更清楚地了解盆腔后壁的情况,对于判断附件炎的范围和程度有一定帮助。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会升高,提示有炎症感染。
阴道分泌物检查:通过对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培养等检查,可查找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有助于明确病因。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发现输卵管、卵巢增大、增厚,盆腔内有积液等情况,对附件炎的诊断有辅助作用。但B超检查有时可能难以清晰分辨早期较轻的附件炎症。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诊断附件炎引起的盆腔脓肿等情况有较高的价值,能更清晰地显示盆腔内组织的病变情况,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附件炎的治疗原则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检查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一般采用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及时、足量、足疗程用药。例如,对于考虑为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附件炎,常选用头孢曲松钠联合多西环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支持疗法: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附件炎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特殊情况
生育期女性:附件炎可能影响输卵管的通畅性,导致输卵管粘连、堵塞等,从而引起不孕不育。例如,输卵管粘连后,卵细胞无法正常通过输卵管进入子宫,就会影响受孕。另外,即使受孕,也可能增加异位妊娠(宫外孕)的发生风险,因为炎症导致输卵管局部环境改变,受精卵难以正常着床在子宫腔内,而着床在输卵管等部位,就会引发宫外孕,这对女性的健康甚至生命都会造成严重威胁。
妊娠期女性:孕期发生附件炎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增加早产、胎膜早破等风险。而且在孕期使用抗生素治疗附件炎时,需要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因为某些抗生素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生殖系统抵抗力下降,发生附件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导致病情延误。而且老年女性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炎症恢复可能较慢,治疗时需要更加关注整体身体状况,在使用抗生素等治疗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存在的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调整药物剂量等。
附件炎的预防措施
注意性生活卫生: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都应清洗外生殖器,减少病原体感染的机会。固定性伴侣,避免不洁性行为。
避免宫腔操作感染:需要进行宫腔操作时,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确保手术器械严格消毒,术后要注意个人卫生,遵医嘱预防感染。例如,进行人流手术时,一定要选择有资质的医院,术后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抗生素等预防感染药物,并注意休息和外阴清洁。
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炎症:如发现患有阑尾炎、腹膜炎等邻近器官的炎症,应及时积极治疗,防止炎症蔓延至附件引发附件炎。
增强机体抵抗力:平时要注意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降低附件炎的发生风险。比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