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肩关节相关问题有非药物、药物、手术等治疗方式。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热敷、超短波疗法、红外线照射)和康复训练(钟摆运动、爬墙运动、肩关节外展训练);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儿童尽量避免,老年人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和局部外用药物(儿童注意皮肤薄嫩、老年人注意吸收情况);手术治疗适用于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功能严重受限者,如肩关节镜下松解术等,不同年龄患者术后康复有别。
一、非药物治疗
(一)物理治疗
1.热敷:通过温热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对于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可每日进行数次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不同年龄人群热敷时需注意温度感知差异,儿童对温度敏感度高,温度可适当降低。
2.超短波疗法:利用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产生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止痛。适用于各年龄段患者,但儿童需在专业医护人员严格操作下进行,避免能量过高对儿童组织造成不良影响。
3.红外线照射:红外线可穿透皮肤深层,改善组织营养代谢,缓解疼痛。照射距离一般保持在30-50厘米,每次照射10-15分钟,不同年龄皮肤对红外线的耐受程度不同,老年患者皮肤较为松弛,耐受性相对较强,儿童则需密切观察皮肤反应。
(二)康复训练
1.钟摆运动:患者弯腰垂臂,患肢做前后、左右摆动及顺时针、逆时针画圈运动,逐渐增加摆动幅度。该运动适合各年龄段,儿童进行时需在家长或康复师辅助下,缓慢进行,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损伤;成人可自主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2.爬墙运动: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沿墙壁缓慢向上爬行,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缓缓下垂,重复进行。不同年龄患者爬墙高度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步提升,老年患者因关节活动度下降,提升高度不宜过快过猛,儿童则需在安全范围内进行适度练习。
3.肩关节外展训练:患者取坐位或站位,手持重物(重量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逐渐增加),缓慢外展肩关节,注意保持动作平稳,避免晃动。不同年龄人群选择的重物重量不同,儿童不宜使用过重物品,成人可根据自身力量逐步增加重量以达到训练效果。
二、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止痛作用,可缓解肩关节周围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因其对胃肠道、肾脏等可能产生一定影响;老年人使用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胃肠道耐受性,可选择对胃肠道刺激相对较小的药物剂型。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由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决定。
2.局部外用药物: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可通过皮肤渗透起到局部抗炎、止痛作用。儿童皮肤薄嫩,使用时需注意涂抹范围和剂量,避免过多吸收;老年人皮肤吸收能力可能下降,使用时可适当按摩促进吸收,但要注意力度适中。
三、手术治疗
1.适应证:对于经过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肩关节功能严重受限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年龄较大且病史较长、康复训练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风险需综合评估,儿童一般不首先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常用的有肩关节镜下松解术等,通过微创手术松解粘连的肩关节组织,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手术需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操作,不同年龄患者术后康复方案有所不同,儿童术后康复更需注重循序渐进和家长的密切配合,老年患者术后康复要关注身体恢复能力和潜在的基础疾病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