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炎与盆腔炎在累及范围、临床表现、病因、诊断、治疗及对特殊人群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异,附件炎病变局限于输卵管和卵巢,表现为下腹单侧或双侧隐痛等,多由病原体感染附件致;盆腔炎累及范围更广,有高热等复杂症状,病因更复杂,诊断需结合多种检查,治疗以抗生素为主且盆腔炎严重时可能手术,育龄、老年及有宫腔操作史人群患相关炎症需注意不同情况。
一、定义与累及范围
1.附件炎:是指女性输卵管和卵巢发生的炎症,输卵管和卵巢被称为子宫附件,所以病变主要局限在输卵管和卵巢部位。
2.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等,累及范围较附件炎更广,可涉及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周围盆腔腹膜等部位。
二、临床表现差异
1.附件炎: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单侧或双侧疼痛,可伴有白带增多、月经失调等症状。疼痛一般为隐痛或坠胀感,在劳累、性交后可加重。例如,输卵管炎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堵塞,影响受孕等。
2.盆腔炎:症状相对附件炎更复杂多样,除了下腹部疼痛外,还可能出现高热、寒战、乏力、阴道异常出血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引起盆腔脓肿等并发症,若为子宫内膜炎,还可能影响月经周期和经量等。
三、病因方面的区别
1.附件炎:多由病原体感染输卵管和卵巢引起,常见病原体有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往往是在不洁性生活、宫腔操作后等情况下,病原体侵袭附件部位导致炎症。
2.盆腔炎:病因更为复杂,除了上述病原体感染因素外,还可能与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等有关。例如,产后或流产后,身体抵抗力下降,病原体容易侵入宫腔引起感染,进而波及盆腔其他部位引发盆腔炎。
四、诊断方法差异
1.附件炎:医生通过妇科检查,可发现附件区有压痛、增厚等体征,结合B超检查,若发现输卵管、卵巢有炎性改变,如增粗、积液等可辅助诊断。
2.盆腔炎:妇科检查时除了有下腹部压痛等表现外,还可能有宫颈举痛等特殊体征。B超检查可发现盆腔内有炎性渗出、包块等情况,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异常,对于诊断有重要意义。
五、治疗原则不同
1.附件炎: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规范的抗感染治疗,同时可配合物理治疗等辅助手段,促进炎症吸收。
2.盆腔炎:治疗也以抗生素抗感染为主,但病情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在抗感染治疗时,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疗程,对于有盆腔脓肿等情况的,可能需要手术引流等处理。
六、对特殊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附件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堵塞,影响受孕,增加宫外孕的发生风险;盆腔炎若未得到有效控制,也可能对生育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如引起输卵管梗阻等,所以育龄女性患附件炎或盆腔炎时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2.老年女性:老年女性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附件炎或盆腔炎的发生可能与生殖道局部防御功能下降等有关,治疗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关注全身状况,加强支持治疗。
3.有宫腔操作史人群:这类人群发生附件炎或盆腔炎的风险较高,在宫腔操作后要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如出现下腹部疼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诊,因为宫腔操作可能破坏生殖道的防御屏障,容易让病原体入侵引发炎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