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头癌是胰腺癌常见类型,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与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有关,有黄疸、腹痛、消化道症状、消瘦等表现,可通过超声、CT、MRI等检查及肿瘤标志物诊断,治疗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方法。
一、解剖位置相关
胰腺分为胰头、胰体、胰尾三部分,胰头位于右侧,被十二指肠呈“C”形环绕。
二、病因
1.年龄因素: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患胰头癌的风险逐渐增加。这可能与细胞的老化、DNA损伤修复能力下降等多种因素有关。
2.生活方式:长期大量吸烟、酗酒的人群,患胰头癌的几率明显高于常人。吸烟中含有的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酗酒会损伤胰腺组织,影响胰腺的正常功能,增加癌变风险;高脂、高动物蛋白饮食也可能与胰头癌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
3.基础病史:患有慢性胰腺炎的患者,胰头癌的发病风险较正常人升高。慢性胰腺炎导致胰腺组织反复炎症损伤,细胞不断修复再生,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引发癌变;有糖尿病史的人群,尤其是2型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也可能增加胰头癌的发病风险,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可能与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因素异常有关。
三、临床表现
1.黄疸:是胰头癌较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肿瘤压迫或浸润胆总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红素逆流入血,引起皮肤、巩膜黄染,患者还可伴有皮肤瘙痒。
2.腹痛:多为上腹部隐痛、胀痛或钝痛,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尤其在仰卧位时疼痛加重,前倾坐位或蜷曲位时疼痛可有所缓解。
3.消化道症状: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体重减轻等症状,这与肿瘤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关。
4.消瘦:由于肿瘤消耗、食欲减退等原因,患者可迅速出现明显消瘦,体重进行性下降。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作为初筛手段,能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但对于胰头癌的早期诊断敏感性相对有限,受肠道气体等因素影响较大。
CT检查:是诊断胰头癌的重要影像学方法,能够清晰显示胰腺肿块的大小、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胰头癌的诊断价值与CT相似,尤其在显示胆道、胰管扩张情况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清晰显示梗阻部位及范围。
2.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CA19-9是目前诊断胰头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特异性不高,在胰腺炎、胆道疾病等情况下也可出现轻度升高,联合其他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CEA等肿瘤标志物也可作为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指标。
五、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胰头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如Whipple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但手术切除率相对较低,且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要求较高。
2.化疗:可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伤肿瘤细胞,延缓肿瘤进展。
3.放疗: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等,可用于缓解肿瘤引起的疼痛、梗阻等症状,也可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手段。
4.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针对胰头癌特定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以及免疫治疗药物逐渐应用于临床,为部分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但目前仍处于不断探索和研究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