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旧称前列腺肥大,是中老年男性常见良性疾病,发病与年龄、激素有关,临床表现有排尿及其他症状,诊断靠直肠指检、超声、尿流率检查,治疗有观察等待、药物、手术等,特殊人群治疗需谨慎,年轻男性有相关症状也应及时就医。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会逐渐发生增生性改变,一般35岁以后前列腺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50岁左右出现临床症状。男性在青春期前前列腺发育缓慢,青春期后发育加快,至30-45岁时增生较明显,50岁以后则出现临床症状。
激素影响:雄激素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及前列腺间质-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在前列腺增生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睾酮在前列腺内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双氢睾酮,双氢睾酮是雄激素刺激前列腺增生的活性激素,雄激素和雌激素的协同作用也是前列腺增生发生的基础。
临床表现方面
排尿症状:都可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表现。早期尿频往往是由于增生的前列腺充血刺激引起,夜间较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梗阻加重,膀胱残余尿量增多,膀胱有效容量减少,尿频会逐渐加重。排尿困难表现为排尿等待、尿线变细、射程变短、尿流无力、终末滴沥、排尿时间延长等。
其他症状:若梗阻严重导致尿液潴留,可出现充盈性尿失禁;长期排尿困难可导致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贫血、嗜睡及意识障碍等;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合并结石时症状更明显,可出现血尿等。
诊断方法
直肠指检:是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方法,可触及前列腺增大,表面光滑,中等硬度而有弹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不同年龄阶段正常前列腺大小有一定差异,通过直肠指检可以初步判断前列腺是否有增生情况以及大致的大小等。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前列腺的大小、形态及结构,经腹部超声检查时需要患者膀胱充盈,经直肠超声检查可更准确地测定前列腺体积等,还能观察前列腺内部结构及有无异常回声等情况,超声检查对于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尿流率检查:可以确定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的梗阻程度,最大尿流率<15ml/s提示排尿不畅,<10ml/s则表明梗阻较为严重,需要进一步处理。
治疗相关情况
观察等待:适用于症状较轻,IPSS评分<7分的患者,需要定期随访,主要内容包括症状评分、尿流率、残余尿量及前列腺体积等。对于年龄较大、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也可选择观察等待。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等,可松弛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缓解排尿困难症状;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等,可缩小前列腺体积,改善排尿症状;M受体拮抗剂,如托特罗定等,适用于伴发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的患者。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存在明显梗阻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手术可以有效缓解排尿困难等症状,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时,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对于药物治疗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对于手术患者要评估其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能否耐受手术等。年轻男性如果出现类似前列腺增生的症状,也需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其他特殊原因引起的排尿异常等情况,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