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的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X线、CT、MRI)、骨扫描检查及体格检查。X线是初步筛查方法,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病情进展有相应表现;CT能更清晰显示细微结构,助于判断分期;MRI是早期诊断最敏感有效的方法。骨扫描可早期发现病变但特异性低。体格检查包括髋关节活动度检查(股骨头坏死常致活动受限)和压痛检查(腹股沟中点附近常有深压痛),不同年龄患者检查表现有差异,儿童需注意配合及相关因素。
一、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意义:是股骨头坏死初步筛查常用的检查方法,可观察股骨头的形态、关节间隙等情况。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股骨头密度改变、骨质硬化、囊性变、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狭窄等表现。一般在发病后3-6个月才能发现X线的改变,对早期诊断价值有限,但可作为常规的随访检查方法,用于监测病情的发展。不同年龄患者X线表现可能因生长发育等因素有所不同,儿童股骨头坏死(Legg-Calvé-Perthes病)在X线表现上有其独特的分期特点,如初期股骨头密度增高、碎裂、变扁;进展期股骨头进一步变扁,边缘不整,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等。
2.CT检查
意义:能更清晰地显示股骨头的细微结构,对于X线检查难以发现的早期病变,CT检查可以更早地发现骨小梁的改变、小的囊性变等。其分辨率高于X线,可清楚显示股骨头内的骨质密度变化、骨小梁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骨塌陷等。对于判断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有重要价值,能更精确地显示坏死区的范围、形状等。在不同年龄患者中,CT检查的应用与成人类似,但儿童患者需注意辐射剂量的合理控制,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
3.磁共振成像(MRI)
意义:是目前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最敏感和最有效的方法。在股骨头坏死的早期,骨髓出现水肿、脂肪变性等改变时,MRI就能发现异常信号。MRI可以从多个方位成像,清晰显示股骨头的骨髓结构、血管情况等。一般在股骨头坏死出现临床症状前数月,MRI即可发现异常,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MRI检查的原理相同,但儿童患者在检查时需要适当的镇静措施以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要考虑儿童的配合程度以及辐射安全等因素,不过MRI无辐射,相对更适合儿童股骨头坏死的检查。
二、骨扫描检查
1.意义:骨扫描是通过检测骨骼的血流和代谢情况来判断股骨头是否存在病变。在股骨头坏死早期,由于骨质的血液循环障碍,骨扫描可表现为局部放射性摄取异常。其优点是可以早期发现病变,但特异性相对较低,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不同年龄患者骨扫描的表现可能与成人相似,但儿童股骨头坏死在骨扫描上也有相应的特征性改变,如病变部位放射性摄取的变化等,可辅助诊断儿童股骨头坏死。
三、体格检查
1.髋关节活动度检查
方法:检查患者髋关节的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范围。股骨头坏死患者常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尤其是在内旋和外展活动时可能明显受限。不同年龄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正常范围不同,儿童的髋关节活动度随着生长发育不断变化,例如婴儿髋关节活动范围较大,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范围。在检查时要注意患者的配合程度,对于儿童患者要耐心引导其配合检查。
2.压痛检查
方法:检查髋关节周围的压痛部位,股骨头坏死患者常在腹股沟中点附近有深压痛。通过压痛检查可以初步判断病变的大致部位,但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不同年龄患者的压痛部位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患者由于表述能力有限,需要医生更细致地进行检查和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