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癌三期是子宫恶性肿瘤分期中超出子宫范围但未达骨盆壁或累及阴道下1/3的阶段,分ⅢA、ⅢB、ⅢC期;其主要病因有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性行为及分娩相关因素、吸烟、长期口服避孕药、免疫功能低下、遗传因素等,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重要危险因素,性行为等生活方式及自身免疫、遗传等因素也有影响。
一、子宫癌三期什么意思
子宫癌三期是子宫恶性肿瘤分期中的一个阶段,通常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手术-病理分期系统来进行分期。三期子宫癌意味着肿瘤已经超出了子宫的范围,但尚未达到骨盆壁或累及阴道下1/3。具体来说,三期又可细分为ⅢA、ⅢB、ⅢC期。ⅢA期是指肿瘤侵犯至盆腔结缔组织、直肠旁组织,但未达到骨盆壁;ⅢB期是肿瘤累及阴道下1/3,但未达到骨盆壁;ⅢC期是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其中ⅢC1期为盆腔淋巴结转移,ⅢC2期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
二、子宫癌的主要病因
(一)HPV感染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子宫癌(主要是宫颈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HPV16、HPV18等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可引起宫颈上皮内瘤变,进而发展为宫颈癌。研究表明,约90%以上的宫颈癌患者伴有高危型HPV感染。不同年龄、性生活活跃的女性感染HPV的风险相对较高,而有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年龄过小(如<16岁)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增加HPV感染的几率。
(二)性行为及分娩相关因素
1.性行为:性生活开始过早(<16岁)、多个性伴侣、男性伴侣有多个性伴侣等情况,会使女性接触高危HPV的机会增加,从而增加子宫癌的发病风险。因为多个性伴侣可能带来多种不同的HPV亚型,且性传播过程中容易造成宫颈黏膜的损伤,有利于HPV的感染和持续存在。
2.分娩:多次分娩、早产等妊娠相关因素也与子宫癌的发生有关。分娩过程中宫颈受到损伤,可能为HPV感染提供更有利的条件,而且妊娠期间女性的免疫功能会有一定变化,也可能影响对HPV感染的清除能力。例如,有研究发现,分娩次数较多的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相对较高。
(三)吸烟
吸烟是子宫癌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吸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机体对HPV感染的清除能力,同时烟草中的多种致癌物质可直接作用于宫颈细胞,导致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等异常改变,增加子宫癌的发病风险。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二手烟暴露),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长期吸烟的女性,风险会进一步升高。
(四)其他因素
1.长期口服避孕药:长期口服避孕药(服用时间超过5年)也可能增加子宫癌的发病风险。具体机制可能与避孕药对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有关,长期的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干扰宫颈上皮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增加癌变的可能性,但这种关联的具体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2.免疫功能低下: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如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对HPV等病原体的清除能力减弱,子宫癌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例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更容易发生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进而发展为子宫癌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3.遗传因素:虽然遗传因素在子宫癌发病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但某些遗传易感性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例如,家族中有子宫癌患者的女性,其发病风险可能比普通人群略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还需要结合其他环境等因素综合判断。不同年龄的女性,遗传因素的影响在发病中的体现可能有所不同,年轻女性如果有家族遗传倾向,更应重视定期的妇科检查和相关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