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癌是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的早期癌,有一定异型性、基底膜完整,治疗简单预后好;原发性恶性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突破基底膜具侵袭转移能力,治疗复杂预后与多因素相关,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均影响两者,有癌前病变病史者风险增加。
一、定义方面
原位癌:是指癌细胞仅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生长的早期癌。从细胞角度看,原位癌的癌细胞形态上有异型性,比如细胞大小、形态不一致,核大、深染,染色质粗,核仁明显等,但还没有穿透基底膜侵犯周围间质。例如子宫颈原位癌,癌细胞局限于宫颈鳞状上皮层内,基底膜完整。
原发性恶性肿瘤:是指肿瘤细胞起源于组织或器官的正常细胞,然后在局部生长繁殖形成的恶性肿瘤,其癌细胞不仅具有异型性,还具备侵袭和转移能力,会突破原发部位的基底膜等结构,向周围组织浸润,并可通过淋巴道、血道等途径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形成转移瘤。比如肺癌,肿瘤细胞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可向周围肺组织浸润,还能通过淋巴转移到肺门、纵隔淋巴结,通过血行转移到脑、骨等远处器官。
二、病理特征方面
原位癌
细胞异型性:有一定程度的细胞异型性,但相对局限在上皮层内,一般癌变细胞未突破基底膜,不会侵犯间质。
基底膜完整性:基底膜保持完整,这是原位癌区别于浸润性癌的重要病理标志。
原发性恶性肿瘤
细胞异型性:细胞异型性更明显,除了细胞大小、形态不一致外,核分裂象增多,可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象,癌细胞排列紊乱。
基底膜完整性:癌细胞已突破基底膜,侵犯周围间质组织,并且具有转移潜能,能够从原发部位脱落,进入血管或淋巴管等循环系统,转移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增殖。
三、治疗及预后方面
原位癌
治疗:由于原位癌尚未发生浸润和转移,治疗相对简单,通常可通过局部切除等手术方式达到治愈目的,如宫颈原位癌可采用宫颈锥形切除术等,术后一般不需要辅助化疗、放疗等。
预后:预后较好,通过及时治疗,患者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较低,多数患者可以长期生存,对生命的威胁相对较小。例如皮肤原位癌,经手术切除后,复发率低,生存质量不受明显影响。
原发性恶性肿瘤
治疗:治疗相对复杂,早期原发性恶性肿瘤可考虑手术切除,但对于中晚期患者,往往需要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比如肺癌晚期,可能需要在手术基础上结合化疗、靶向药物治疗等。
预后: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一般来说,早期原发性恶性肿瘤如果能及时治疗,预后相对较好,但中晚期原发性恶性肿瘤预后较差,复发和转移的几率较高,生存时间相对较短。例如晚期肝癌患者,总体预后不佳,5年生存率较低。
四、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年龄:不同年龄段发生原位癌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情况有所不同。例如,皮肤原位癌在老年人中相对常见,可能与老年人皮肤老化、长期受到紫外线等致癌因素刺激有关;而儿童原发性恶性肿瘤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往往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可能与儿童的细胞增殖分化特点以及一些先天性遗传等因素有关。
性别:某些原发性恶性肿瘤存在性别差异,如乳腺癌在女性中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而睾丸原发性恶性肿瘤多见于男性。原位癌方面,女性宫颈原位癌相对常见,这与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特点以及宫颈癌筛查的普及等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对两者都有影响。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患原发性肺癌、肝癌等原发性恶性肿瘤的风险明显增高,同时也可能增加其他部位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发生几率;而原位癌的发生也可能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等生活相关因素有关,比如慢性宫颈炎长期不愈可能增加宫颈原位癌的发生风险。
病史:有某些癌前病变病史的人群,发生原位癌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风险会增加。例如,患有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发生胃原发性恶性肿瘤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患有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的女性,发生乳腺原位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升高。对于这些有癌前病变病史的人群,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原位癌或原发性恶性肿瘤,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