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可能由局部因素(如阴道炎症、局部皮肤病变、不良刺激)和全身因素(如糖尿病、黄疸、维生素缺乏)引起,应对措施包括一般处理和针对病因治疗;外阴白斑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内分泌失调、慢性刺激有关,应对措施有一般处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孕妇和老年女性处理时需特殊谨慎。
一、外阴瘙痒
(一)可能原因
1.局部因素
阴道炎症:如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等。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可伴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由假丝酵母菌感染所致,分泌物呈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外阴瘙痒症状严重,搔抓后可引起外阴抓痕、皲裂等。
局部皮肤病变:外阴湿疹、外阴硬化性苔藓等。外阴湿疹可出现外阴部位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疹,伴有剧烈瘙痒;外阴硬化性苔藓主要表现为外阴皮肤变白、变薄、弹性差等,也会引起外阴瘙痒。
不良刺激:不注意外阴清洁,使用刺激性的卫生巾、护垫等,长期穿紧身化纤内裤等,都可能对外阴皮肤产生刺激,引起瘙痒。
2.全身因素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尿糖对外阴皮肤的刺激,容易并发外阴瘙痒,而且往往瘙痒较严重,还可伴有尿频、尿急等症状。
黄疸:肝胆疾病引起黄疸时,血液中胆盐含量升高,可刺激神经末梢导致全身皮肤瘙痒,也包括外阴瘙痒。
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A、维生素B族缺乏等,可能引起皮肤干燥、瘙痒,包括外阴部位。
(二)应对措施
1.一般处理
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
选择宽松、棉质的内裤,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减少对外阴皮肤的摩擦和刺激。
避免搔抓外阴,以免引起皮肤破损,导致感染。
2.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阴道炎症引起,需要根据不同的阴道炎类型进行相应治疗。例如,滴虫性阴道炎可选用甲硝唑等药物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选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咪康唑等局部或全身用药。
对于外阴皮肤病变,如外阴湿疹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治疗;外阴硬化性苔藓可使用丙酸睾酮鱼肝油软膏等药物治疗。
若是全身因素引起,如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糖;黄疸患者则需要针对肝胆疾病进行相应治疗;维生素缺乏者需要补充相应的维生素。
二、外阴白斑
(一)可能原因
1.自身免疫因素:研究表明,外阴白斑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攻击外阴局部的组织细胞,导致外阴皮肤出现病变。
2.遗传因素:部分外阴白斑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发生外阴白斑相关的病变。
3.内分泌失调: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外阴白斑的发生有关,例如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增加外阴白斑的发病风险。
4.慢性刺激:如外阴局部的慢性炎症、搔抓、摩擦等长期刺激,可能导致外阴皮肤出现白斑样改变。
(二)应对措施
1.一般处理
同样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不良刺激,如避免搔抓、摩擦等。
可使用保湿剂保持外阴皮肤的湿润,缓解因皮肤干燥引起的不适。
2.药物治疗
局部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等,以缓解瘙痒症状,控制炎症。但需要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对于一些患者,也可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但要严格遵循医嘱。
3.物理治疗
如激光治疗等,通过激光的能量改善外阴皮肤的血液循环,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但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且需要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操作。
4.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有一定的复发风险,需要谨慎权衡利弊后决定。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出现外阴瘙痒或外阴白斑时,需要特别谨慎。孕妇外阴瘙痒时,一般不建议自行使用药物,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方法进行处理;孕妇出现外阴白斑时,更要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因为任何治疗都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需充分评估风险与收益后再做决策。而老年女性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外阴皮肤更为脆弱,在处理外阴瘙痒和外阴白斑时,要更加注意操作的温和性,避免加重皮肤损伤,同时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