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手术后需进行术后一般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切口清洁、严格卧床并保持正确体位;开展康复训练,早期进行四肢活动和腰背肌等长收缩,中期进行轴线翻身和佩戴支具下坐立训练,后期进行站立行走训练及腰背肌和核心肌群强化训练;预防及处理深静脉血栓、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支持,以促进患者恢复。
一、术后一般护理
腰椎骨折手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同时要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及红肿等情况,预防切口感染。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根据手术方式和病情决定卧床时间,一般需卧床数周甚至数月,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如平卧时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侧卧时保持脊柱处于一条直线上,避免脊柱扭曲。
二、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训练(术后1-2周)
四肢活动:术后早期可进行四肢的主动活动,如握拳、屈伸手指、足背伸跖屈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四肢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形成。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其进行四肢的轻柔活动,根据儿童的配合程度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成人患者则可自主进行,每天可多次进行,每次每个动作可重复10-15次。
腰背肌等长收缩: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即患者用力收缩腰背肌肉,持续3-5秒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可训练10-15分钟,每天3-4次。这种训练有助于增强腰背肌力量,为后期脊柱的稳定提供基础。
2.中期康复训练(术后2-3个月)
轴线翻身:在医护人员或家属协助下进行轴线翻身,即保持患者头、颈、肩、腰、臀在同一平面上翻动,防止脊柱扭曲,一般每2-3小时翻身1次,这有助于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翻身时要更加轻柔缓慢,避免造成脊柱损伤加重。
佩戴支具下坐立训练: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在佩戴合适的脊柱支具后逐渐进行坐立训练,开始时坐立时间不宜过长,可从数分钟逐渐增加到半小时左右,每天可进行2-3次。坐立过程中要观察患者有无头晕、腰痛等不适症状。
3.后期康复训练(术后3个月以上)
站立和行走训练:先在支具保护下进行站立训练,开始时可倚靠床边或借助辅助器械,逐渐增加站立时间,然后过渡到行走训练。行走时要注意步伐缓慢,保持身体平衡,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和速度。对于儿童患者,要在家长陪同下,根据其发育情况和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站立和行走训练,确保安全。成人患者在行走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腰部的耐受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停止训练。
腰背肌及核心肌群强化训练:进行腰背肌的抗阻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腰部后伸等动作训练,以及核心肌群的训练,如平板支撑等。平板支撑训练时,患者双肘和双脚支撑身体,保持身体呈一条直线,每次坚持时间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加,可从30秒开始,逐渐增加到1-2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三、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1.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四肢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对于不能自主活动的患者,可进行下肢的按摩,由远端向近端按摩,促进静脉回流。同时可使用气压治疗等物理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对于老年患者和肥胖患者,更要加强预防措施,因为这类人群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相对较高。
处理:如果怀疑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下肢静脉超声等,确诊后可能需要采取抗凝等治疗措施。
2.压疮
预防:定期为患者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在骨隆突处可使用气垫床或减压贴等。对于儿童患者,皮肤较为娇嫩,要更加注意皮肤的护理,选择合适的床垫和床单,保持床铺平整无褶皱。
处理:如果发生压疮,要根据压疮的分期进行相应处理,轻度压疮可通过加强护理促进愈合,重度压疮可能需要清创、换药等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
3.肺部感染
预防: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训练,鼓励患者深呼吸,每天可进行数次,每次深呼吸10-15次。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由于咳嗽咳痰能力相对较弱,更要加强呼吸训练和肺部护理。
处理:如果发生肺部感染,要根据感染的病原体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如进行雾化吸入等。
四、营养支持
术后要给予患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矿物质丰富的食物如奶制品、坚果等。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其营养均衡,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对于老年患者,要根据其消化功能调整饮食结构,确保营养摄入充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