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瘤是膀胱良性肿瘤,细胞分化好、无侵袭转移,表现为轻且不典型的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等,靠影像学和膀胱镜活检诊断,手术切除预后好;膀胱癌是恶性肿瘤,细胞具侵袭转移特性,有明显血尿、膀胱刺激等症状,靠更精准影像学、膀胱镜活检诊断,治疗依分期分级,早期可手术加灌注化疗,中晚期有部分或全膀胱切除等,预后与分期分级相关,易复发,不同年龄预后受多因素影响。
一、定义与病理性质
膀胱瘤:通常指膀胱的良性肿瘤,是细胞异常增殖但生长较为局限、不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的病变。其细胞分化程度较好,与正常组织细胞形态差异较小。例如膀胱乳头状瘤,多为带蒂的肿瘤,瘤体主要由乳头样结构组成,细胞分化良好,一般不会侵犯膀胱壁深层组织。
膀胱癌:是膀胱的恶性肿瘤,细胞具有异常的增殖特性,能够侵袭周围组织甚至发生远处转移。癌细胞分化程度不一,可分为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等,低分化的膀胱癌恶性程度往往较高,更易出现侵袭和转移。如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最常见的膀胱癌类型,癌细胞具有侵袭膀胱黏膜下层甚至更深层次组织的潜能,还可能通过淋巴道、血道转移至其他部位,如淋巴结、肺、肝等。
二、临床表现
膀胱瘤:症状相对较轻且不典型,常见的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血尿程度一般相对较轻,有的可能仅表现为镜下血尿。肿瘤较大时可能会引起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但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排尿困难等严重梗阻表现,也较少出现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等,因为良性肿瘤通常不会消耗机体过多能量,对全身状况影响较小。
膀胱癌:除了有无痛性肉眼血尿外,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这是因为肿瘤侵犯膀胱黏膜及黏膜下层,刺激膀胱三角区等部位所致。当肿瘤较大或堵塞膀胱出口时,会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等表现。晚期膀胱癌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恶病质等全身症状,还可能因肿瘤转移出现相应转移部位的症状,如转移至骨时会有骨痛,转移至肺时可出现咳嗽、咯血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使得症状不典型性更明显;女性患者在膀胱癌发生时,症状与男性可能无本质区别,但需考虑到女性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对症状观察的影响;有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膀胱癌患者,其病情进展可能相对更快,症状出现可能更隐匿但发展更迅速。
三、诊断方法
膀胱瘤: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可发现膀胱内的占位性病变,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回声团块;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内有乳头状或菜花状等外观的肿物,取组织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活检病理显示细胞分化良好,无侵袭性生长的特点。
膀胱癌:影像学检查方面,超声可初步发现膀胱内占位,但对于肿瘤浸润深度等判断不如CT、磁共振成像(MRI)准确。CT和MRI能清晰显示膀胱壁的厚度、肿瘤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膀胱镜检查同样是重要手段,在膀胱镜下可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等,并且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至关重要。不同年龄患者在进行膀胱镜检查时需考虑其耐受程度,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充分的术前准备以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病史的患者,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因检查导致出血等并发症。
四、治疗方法
膀胱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有蒂的膀胱乳头状瘤,可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将肿瘤完整切除,术后复发几率相对较低,一般预后较好,因为是良性病变,通过手术切除通常可达到治愈目的,且对膀胱功能影响较小。
膀胱癌: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的分期、分级等情况制定。早期膀胱癌可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根据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膀胱灌注化疗,以降低复发风险;对于中晚期膀胱癌,可能需要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全膀胱切除术。如果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是常见的根治性手术方式。不同年龄患者的治疗需考虑其身体耐受性和基础健康状况,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手术风险可能较高,需要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女性患者在考虑全膀胱切除术后的尿流改道方式时,需兼顾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因素等。
五、预后情况
膀胱瘤:预后通常较好,经过手术切除后,复发率低,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对膀胱功能和全身健康的影响较小,患者术后定期复查即可,生活质量能够得到较好的维持。
膀胱癌:预后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密切相关。早期膀胱癌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而晚期膀胱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差,5年生存率较低。并且膀胱癌容易复发,即使经过治疗,仍有一定的复发几率,需要长期随访观察。不同年龄患者的预后也受其自身身体状况和对治疗的耐受程度等影响,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可能对治疗的耐受性相对更强,预后相对可能稍好于老年患者,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需综合多种因素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