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需合理运动锻炼(包括适量有氧运动、加强核心肌群锻炼)、注意姿势习惯(站立坐姿、睡眠姿势);预防外伤要注意日常活动防护(家居环境安全、运动防护)、避免高处坠落等危险情况;控制基础疾病要针对骨质疏松相关疾病(及时诊断治疗、定期监测随访)及其他慢性疾病(积极控制病情)来降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风险。
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运动锻炼
适量有氧运动:对于各年龄段人群,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例如,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一般控制在每分钟6-7公里,能促进骨代谢,维持骨密度。中老年人可选择游泳,游泳时身体呈水平状态,骨骼所受压力较小,又能有效锻炼肌肉,间接保护骨骼,减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风险。儿童青少年则应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至少1-2小时的户外活动,让身体接受阳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合成,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利于骨骼生长发育,降低骨折发生几率。
加强核心肌群锻炼:核心肌群包括腹部、背部等部位的肌肉。通过平板支撑等运动锻炼核心肌群,能增强对胸腰椎的支撑作用。成年人进行平板支撑时,保持身体呈一条直线,每次坚持30-60秒,可根据自身能力逐渐增加时间和次数;老年人可选择仰卧屈膝收腹等相对温和的核心肌群锻炼方式,增强腰部稳定性;儿童青少年可在家长或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核心肌群训练,如仰卧起坐(适当降低难度),增强腰部周围肌肉力量,更好地保护胸腰椎。
2.注意姿势习惯
站立与坐姿:无论是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站立时应保持挺胸收腹,双肩自然放松,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使身体重心均匀分布在双脚上。坐姿时要保持腰部挺直,臀部尽量靠满椅子靠背,使腰部得到良好支撑,避免弯腰驼背,长时间坐着时可间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腰部,缓解腰部肌肉疲劳。儿童青少年在学习时要保持正确坐姿,使用符合身高的桌椅,眼睛与书本保持适当距离,防止因不良姿势导致脊柱发育异常,增加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风险。
睡眠姿势:睡眠时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很重要。成年人一般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睡眠姿势可选择仰卧或侧卧,仰卧时可在膝盖下方垫一个薄枕,使腰部保持自然生理曲度;侧卧时应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枕头高度以与肩膀同高为宜,这样能维持胸腰椎的正常生理状态,减少睡眠中胸腰椎受到不良压力的情况。老年人和儿童青少年也应注意睡眠姿势和床垫、枕头的选择,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更需注意维持脊柱正常曲度;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良好的睡眠姿势和合适的寝具有助于脊柱健康发育。
二、预防外伤
1.日常活动防护
家居环境安全:对于各个年龄段人群,家居环境中要消除可能导致跌倒的隐患。老年人居住的房间应保持地面干燥、整洁,过道无障碍物,卫生间要安装扶手,方便起身和行走;儿童青少年活动的房间要避免摆放过多杂物,家具边角应进行圆润处理,防止碰撞受伤。在进行家务劳动等日常活动时,要注意自身动作安全,避免突然扭转腰部等危险动作。
运动防护:进行运动时要做好防护措施。年轻人进行剧烈运动如篮球、足球等时,要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护腰等,减少运动中对胸腰椎的冲击;中老年人进行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时,也要注意动作幅度和强度,避免过度弯腰或扭转身体;儿童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时,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选择适合年龄的运动项目,并正确佩戴防护用具,防止运动损伤导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2.避免高处坠落等危险情况:无论是哪个年龄段,都要远离高处作业等危险环境,避免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如果因工作等原因需要处于高处,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范,佩戴好安全带等防护设备。对于儿童青少年,要加强安全教育,避免其靠近高处危险区域,防止意外发生。
三、控制基础疾病
1.骨质疏松相关疾病
及时诊断与治疗: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等可能影响骨骼健康疾病的人群,如老年人、绝经后女性等,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等相关检查,及时发现骨骼问题。一旦确诊骨质疏松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可通过补充钙剂(如碳酸钙等)、维生素D等药物来改善骨骼健康状况,增加骨密度,降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风险。同时,患有影响钙磷代谢疾病的人群,如慢性肾病患者等,也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维持体内钙磷等代谢平衡,保护骨骼健康。
定期监测与随访:这类人群需要定期监测骨密度等指标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要按照医生要求定期随访,了解治疗效果和骨骼健康状况的改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发生。
2.其他慢性疾病:对于患有其他可能影响骨骼肌肉系统的慢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病情发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规范使用药物治疗,控制关节炎症,减少对骨骼肌肉的破坏,从而降低胸腰椎受到损伤的风险。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骨骼肌肉的健康状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采取综合措施预防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