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少判断标准为妊娠晚期羊水最大暗区垂直深度≤2cm为过少2-8cm为正常快七个月时需密切关注,可能原因有胎儿结构异常、胎盘功能减退、孕妇因素,应对措施包括一般处理(增加补液量、左侧卧位休息)、进一步检查与监测(详细查胎儿情况、监测羊水指数等指标)、特殊情况处理(胎儿结构异常致羊水少依情况定处理,胎盘功能减退致羊水少依孕周等定处理),对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有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孕妇、有不良孕产史孕妇有相应温馨提示。
一、明确羊水少的判断标准及可能原因
1.羊水少的判断标准:妊娠晚期羊水最大暗区垂直深度(AFV)≤2cm为羊水过少,AFV在2-8cm之间为羊水正常。怀孕快七个月时羊水少需密切关注。
2.可能原因
胎儿结构异常:如泌尿系统畸形,胎儿肾缺如、肾小管发育不全等可导致尿液生成减少,引起羊水少。这与胎儿自身的发育遗传等因素相关,若存在染色体异常等情况也可能伴随羊水少。
胎盘功能减退:胎盘是胎儿获取营养和羊水的重要结构,胎盘功能减退时,胎儿血容量减少,肾灌注不足,胎儿尿液生成减少,从而导致羊水少。这种情况与胎盘的血管灌注等因素有关,高龄孕妇、有妊娠期高血压等病史的孕妇更易出现胎盘功能减退相关的羊水少。
孕妇因素:孕妇脱水、血容量不足时,会影响胎盘的灌注,进而影响羊水的生成。例如孕妇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等导致身体缺水,就可能引起羊水少。另外,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有影响,如使用吲哚美辛等药物可能抑制胎儿排尿。
二、应对措施
1.一般处理
增加补液量:孕妇应多饮水,每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一般建议每天至少饮用1500-2000ml以上的液体,可以多喝温开水、鲜果汁等。这是因为孕妇身体水分充足时,能通过血液循环等途径增加胎盘的灌注,有助于改善羊水少的情况。对于有妊娠期高血压等病史的孕妇,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液,避免补液过多加重心脏负担等。
左侧卧位休息:采取左侧卧位能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流灌注,有利于胎儿的血供,对羊水的维持可能有一定帮助。孕妇休息时尽量保持左侧卧位,每天可保证一定时间的左侧卧位休息,比如每天休息时间中左侧卧位占大部分时间。
2.进一步检查与监测
详细检查胎儿情况:通过B超密切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同时观察胎儿的泌尿系统等结构有无异常。还可以进行胎儿心脏超声等检查,排除胎儿其他系统的畸形。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年龄较大、有不良孕产史等,可能还需要进行羊水穿刺等检查来排除染色体异常。
监测羊水指数等指标:定期复查B超,监测羊水指数(AFI)等指标的变化。一般建议每周进行1-2次B超监测,观察羊水的动态变化。如果羊水指数下降明显,需要更加密切监测。
3.特殊情况的处理
如果是胎儿结构异常导致的羊水少:需要根据胎儿异常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下一步处理。如果胎儿存在严重的致死性畸形,可能需要考虑终止妊娠;如果是可以治疗的非致死性畸形,需要与孕妇及家属充分沟通,在有条件的医疗中心进一步评估胎儿的预后等情况后再做决策。
如果是胎盘功能减退导致的羊水少:对于孕周较小、胎儿肺发育不成熟的情况,可能会采取期待治疗,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同时促进胎儿肺成熟等处理,如使用地塞米松等药物促进胎儿肺成熟,但使用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等。如果孕周较大,胎儿已成熟,可能会考虑适时终止妊娠。
三、对特殊人群的温馨提示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本身发生胎儿异常、胎盘功能减退等情况的风险较高,在发现羊水少时要更加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监测。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定期产检,包括更频繁的B超监测等。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因为不良情绪可能会对孕妇的身体状况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胎儿情况。
2.有妊娠期高血压病史的孕妇:这类孕妇在处理羊水少时,补液要特别谨慎。要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补液方案,避免补液过多加重高血压病情,同时要密切监测血压、羊水等指标的变化。在休息方面要注意休息环境的舒适,保证充足的睡眠,左侧卧位休息要坚持,但要注意卧位的舒适度和正确姿势。
3.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既往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出现羊水少情况时,心理压力可能更大,要及时与医生沟通交流,了解本次妊娠羊水少的相关情况及可能的预后等。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合理饮食、适当活动等,但活动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