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眼压高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年龄相关、个体差异)、病理性因素(青光眼相关、眼部其他病变、全身疾病影响)及其他因素(药物影响、环境因素),生理性因素中新生儿婴儿前房浅等致眼压轻度偏高,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因哭闹憋气等致眼压短时间升高,个体差异致部分孩子易眼压高;病理性因素里先天性青光眼因前房角结构发育异常致房水排出受阻,儿童型青光眼与房水引流系统病变及遗传有关,继发性青光眼由眼部其他疾病引起,眼内肿瘤、晶状体异常可致眼压高,心血管、内分泌疾病也会影响眼压;其他因素中药物可能有眼压升高副作用,长期暗环境会使眼压一过性升高。
一、生理性因素
1.年龄相关
新生儿和婴儿的前房较浅,房水排出相对不畅,可能出现生理性眼压轻度偏高情况,这与婴儿眼部结构发育尚未完善有关,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可逐渐改善。例如,一些新生儿在出生后的早期检查中可能发现眼压略高,但多数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恢复正常范围。
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如果近期有过度哭闹、长时间憋气等情况,可能会导致眼压短时间升高。因为哭闹、憋气等行为会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和房水动力学,使得眼压出现波动。比如孩子长时间哭闹后测量眼压,可能会高于平时的正常水平。
2.个体差异
不同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孩子本身眼部的房水生成和排出的生理调节功能与其他孩子不同,可能相对容易出现眼压高的情况。这与孩子自身的基因、眼部组织结构的细微差别等因素有关,这种个体差异导致了部分孩子在没有明显病理性因素时也可能出现眼压偏高的现象。
二、病理性因素
1.青光眼相关
先天性青光眼
主要是由于胚胎发育时期前房角结构发育异常,导致房水排出受阻。例如,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前房角的小梁网等结构发育不完善,使得房水排出通道狭窄或阻塞,从而引起眼压升高。这种情况多在出生后不久或婴幼儿期被发现,孩子可能伴有角膜增大、混浊,畏光、流泪等症状。
原发性青光眼(儿童型)
发病机制与房水引流系统的病变有关,可能是小梁网等组织的病变导致房水排出阻力增加。遗传因素在其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青光眼病史,孩子患儿童型青光眼的风险相对较高。患儿可能出现视力下降、眼球增大(牛眼)等表现,眼压持续升高会影响视神经的发育和功能。
继发性青光眼
眼部其他疾病可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导致眼压高,如眼部外伤后,眼内出血、房角结构受损等情况会影响房水排出,进而使眼压升高。例如眼部受到撞击后,可能会导致前房出血、房角撕裂等,从而引发眼压增高。另外,眼部炎症性疾病,如葡萄膜炎,炎症细胞、渗出物等可能阻塞房水排出通道,引起眼压升高。比如孩子患葡萄膜炎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能会出现眼压升高的并发症。
2.眼部其他病变
眼内肿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眼内肿瘤可占据眼内空间,影响房水的正常循环,导致眼压升高。肿瘤的生长会改变眼部的解剖结构和房水动力学,使得房水排出受阻,眼压逐渐升高。患儿可能出现白瞳症、眼球突出等表现,同时眼压明显升高。
晶状体异常
先天性晶状体脱位或异位可能影响房水的流通路径,导致眼压升高。晶状体的位置异常会干扰房水的正常排出,使房水积聚,进而引起眼压升高。例如先天性晶状体脱位的孩子,可能会因为晶状体位置改变而出现眼压偏高的情况。
3.全身疾病影响
心血管疾病
某些心血管疾病可能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间接导致眼压升高。比如高血压患儿,如果血压控制不佳,可能会影响眼部血管的压力,进而影响房水的生成和排出,导致眼压波动升高。因为眼部的血液供应和房水动力学与全身的血液循环密切相关,高血压会改变这种平衡。
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影响眼部的代谢和生理功能,与眼压升高有关。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身体的代谢紊乱可能波及眼部,影响房水的调节机制,导致眼压升高。例如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儿童,可能会出现眼压偏高的情况,同时伴有甲状腺肿大、多汗、心悸等内分泌紊乱的表现。
三、其他因素
1.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眼压升高的副作用,虽然在儿童中相对少见,但如果孩子因其他疾病正在使用可能影响眼压的药物,也需要考虑药物因素导致眼压高的可能。比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影响眼部的房水代谢,导致眼压升高。如果孩子因哮喘等疾病长期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需要密切监测眼压情况。
2.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暗环境中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眼压。因为在暗环境下,瞳孔长时间散大,会影响房水的排出,导致眼压升高。例如孩子长时间在昏暗的房间里玩耍,可能会使眼压出现一过性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