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炎是心肌急性炎症性疾病,病因有感染(病毒等常见)和非感染(自身免疫病等),临床表现有前驱症状和心脏相关症状及体征,诊断靠心电图、血液、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多数预后好,少数不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急性心肌炎的定义
急性心肌炎是心肌的急性炎症性疾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炎症病变。
二、病因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等。以柯萨奇B组病毒最为常见,病毒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也可通过免疫反应间接导致心肌损伤。例如,有研究发现,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柯萨奇病毒感染较为多见,病毒侵入人体后,在心肌细胞内复制,引起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
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如白喉杆菌等,真菌如念珠菌等,寄生虫如弓形虫等感染也可引发急性心肌炎,但相对病毒感染较少见。
2.非感染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可攻击心肌组织,导致心肌炎症。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损伤心肌细胞,引发心肌炎。
药物:某些药物如抗肿瘤药物、抗生素等可能引起心肌炎症,如阿霉素可通过产生自由基等机制损伤心肌细胞。
中毒: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也可能导致急性心肌炎,酒精可直接毒害心肌细胞,影响心肌的正常代谢。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前驱症状:多数患者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肌肉酸痛,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心脏相关症状:患者可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表现,如端坐呼吸、少尿、意识障碍等。例如,部分急性心肌炎患者会因心肌收缩力下降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耐力明显降低。
2.体征
心率和心律异常:可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听诊时可发现心律不齐。
心脏扩大:病情较重者可出现心脏扩大,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
心力衰竭体征:如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肝大、下肢水肿等。
四、诊断方法
1.心电图:常见ST-T改变,如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还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但心电图改变无特异性,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2.血液检查
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钙蛋白I或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提示心肌受损。例如,肌钙蛋白是诊断心肌坏死较为特异和敏感的指标,急性心肌炎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可升高。
炎症指标: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
3.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观察心肌的运动情况、心脏结构和功能。部分患者可出现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心室壁运动异常等。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对心肌炎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发现心肌水肿、坏死等改变。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充分休息,避免劳累,一般休息时间为3-6个月,直至症状消失、心脏大小恢复正常。这是因为休息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心肌炎症的恢复。例如,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
吸氧:对于有呼吸困难、缺氧表现的患者,给予吸氧治疗,改善缺氧状态。
2.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患者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心肌炎,早期可试用抗病毒药物,但疗效尚不确切。
改善心肌代谢药物:如辅酶Q10、维生素C等,可营养心肌细胞,促进心肌修复。
对症治疗药物:针对心律失常,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心力衰竭,可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但需谨慎使用,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使用ACEI类药物时需监测患者的血压和肾功能。
六、预后
1.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急性心肌炎患者可痊愈,心肌功能恢复正常,不遗留后遗症。例如,由普通病毒感染引起的轻症急性心肌炎患者,经休息和适当治疗后可康复。
2.少数患者预后不良: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等慢性心脏疾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如病情较重、治疗不及时的患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急性心肌炎相对较为常见,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因为儿童的心肌储备功能较差,一旦出现心力衰竭等情况,进展可能较为迅速。同时,儿童用药需谨慎,应根据儿童体重等情况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心肌有损伤的药物。例如,儿童使用抗生素时需注意药物对心肌的潜在影响,严格遵循用药规范。
2.老年患者:老年急性心肌炎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较多。例如,老年患者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在使用改善心肌代谢药物等时,需评估其肝肾功能对药物的代谢能力。
3.女性患者:女性急性心肌炎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需特别关注。妊娠期间发生急性心肌炎,治疗时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有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需在妇产科和心内科医生的共同指导下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