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肿是乳腺导管或腺泡局部扩张含液的良性病变,与内分泌紊乱等有关,超声等表现为无回声区等,较小无症状定期随访,较大或有症状可穿刺或手术;乳腺结节本质多样,纤维腺瘤多见于青年与雌激素高有关,乳腺癌好发中老年与多种因素有关,良性结节多无症状或轻度胀痛,恶性结节有相应复杂症状,良性结节定期复查,恶性需综合治疗并长期随访,育龄、孕哺期及老年女性发现病变需特殊关注。
乳腺结节:是乳腺组织内出现的局限性病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本质可以是良性病变(如纤维腺瘤、囊肿等),也可以是恶性病变(如乳腺癌)。
影像学表现
乳腺囊肿:在超声检查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内部透声好,后方回声增强;钼靶检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缘光滑。
乳腺结节:超声检查时,良性结节边界多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恶性结节边界常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可伴有微小钙化等;钼靶检查中,良性结节边缘多光滑,恶性结节可能有毛刺状边缘、微小钙化等表现。
病因差异
乳腺囊肿:多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如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导致乳腺导管扩张形成囊肿;也可能与外伤、炎症等因素有关,外伤可能引起乳腺导管损伤、堵塞,炎症可导致导管狭窄,进而形成囊肿。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生,育龄期女性由于内分泌波动较大,相对更易出现。
乳腺结节:
纤维腺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有关,妊娠、哺乳期雌激素水平升高可使肿瘤迅速增大。
乳腺癌: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与遗传因素(如BRCA1/BRCA2基因突变等)、内分泌因素(长期高水平雌激素暴露)、生活方式(如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等)、乳腺良性疾病史等有关。
症状表现
乳腺囊肿:一般表现为乳腺内可触及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质地较软,可有轻度压痛,部分囊肿可随月经周期变化,月经前肿块可能稍增大、胀痛感稍明显,月经后可稍有缩小、症状减轻。
乳腺结节:
良性结节: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自查时发现肿块,部分良性结节可能伴有轻度胀痛或隐痛,与月经周期关系不明显或有一定关系但不如乳腺囊肿典型。
恶性结节: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乳腺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可伴有乳头凹陷、乳头溢液(多为血性)、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等症状。
处理与随访
乳腺囊肿:较小的无症状囊肿通常定期随访观察即可,一般建议3-6个月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囊肿大小、形态等变化;对于较大的囊肿(直径大于2-3厘米)或有明显症状的囊肿,可考虑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囊液,若抽吸后复发,可根据情况考虑手术切除。
乳腺结节:
良性结节:需要根据结节的具体情况决定随访频率,一般3-6个月超声复查,对于考虑为纤维腺瘤且较大(直径大于3厘米)或有明显增长趋势的,可考虑手术切除;对于一些性质较难判断的良性结节,可能需要进一步行活检等明确诊断。
恶性结节:一旦确诊为乳腺癌,需要根据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综合制定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且需要长期密切随访,监测复发转移等情况。
特殊人群方面,育龄期女性发现乳腺囊肿或结节时,要特别注意月经周期对症状的影响,怀孕、哺乳期女性发现乳腺相关病变时,由于体内激素变化较大,需要更加密切监测病变的变化情况,必要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老年女性发现乳腺结节时,要高度警惕恶性的可能,及时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