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是食管上皮组织恶性肿瘤,病因与多种因素相关,早期症状不明显,中晚期有进行性吞咽困难等症状,通过胃镜等检查诊断,采用综合治疗,早期预后相对较好,中晚期较差;食道炎是食管黏膜炎症,由多种病因引起,有烧心、反流等症状,胃镜等检查可诊断,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用药等治疗,大多可治愈,少数可能复发或有癌前病变,不同人群患两种病表现及应对方式不同,特殊人群需特殊处理。
一、定义与病因
食道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长期吸烟和饮酒,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焦油等致癌物质,酒精可损伤食管黏膜,长期刺激易引发癌变;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很强的致癌物,在高发区的粮食和饮水中,其含量明显增高,且与食道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一些食管疾病如巴雷特食管等长期不愈可能恶变;遗传因素也有一定作用,有食道癌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食道炎:是指食管黏膜受到刺激或损伤而发生炎症。常见病因有胃酸反流,当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时,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胃酸长期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炎症;长期进食过热、过粗的食物,或长期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会损伤食管黏膜引发炎症;感染因素如细菌、病毒感染也可导致食道炎,比如白色念珠菌感染易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引起食道炎;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双膦酸盐等也可能刺激食管黏膜导致炎症。
二、临床表现
食道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有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摩擦样疼痛,进食通过缓慢并有停滞感或异物感。中晚期症状主要是进行性吞咽困难,先是难咽干硬食物,继而只能进半流质、流质食物,还可伴有消瘦、乏力、胸痛等症状,若发生转移还会出现相应转移部位的症状,如转移至肝脏可出现肝区疼痛等。
食道炎:主要症状是烧心和反流,烧心是指胸骨后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部分患者可有吞咽疼痛,严重时可出现吞咽困难,但一般为间断性发作;有的患者还可伴有胸骨后疼痛、咽部异物感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
食道癌;常用检查有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食管病变的形态,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食管X线钡餐检查可发现食管黏膜皱襞紊乱;CT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外侵情况及有无转移等。
食道炎:胃镜检查是诊断食道炎最准确且常用的方法,能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有无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24小时食管pH监测可了解食管内酸碱度变化,有助于诊断胃酸反流引起的食道炎;食管压力测定可评估食管下括约肌功能等情况,但相对应用不如胃镜普遍。
四、治疗原则及预后
食道癌: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早期食道癌通过手术有可能达到根治效果,预后相对较好;中晚期食道癌多采用综合治疗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但总体预后较差。
食道炎:治疗主要是消除病因,控制症状,愈合食管炎,防止复发和并发症。一般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抬高床头、避免睡前进食等减少胃酸反流;使用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等抑制胃酸分泌;还可使用黏膜保护剂等药物。大多数食道炎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以治愈,预后较好,但如果病因持续存在可能会复发;少数慢性食道炎可能会发生Barrett食管等癌前病变,但相对癌变风险较低。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在患食道癌和食道炎时可能有不同表现及应对方式,比如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患食道炎时可能症状不如年轻人典型,更需仔细检查诊断;有长期吸烟饮酒史的人群患食道癌风险更高,应注意定期体检筛查;有胃病史、食管疾病史的人群患食道炎或食道癌的风险相对增加,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并密切监测。特殊人群如孕妇患食道炎时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儿童患食道炎多与感染等因素相关,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并加强护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