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完全性肠梗阻是肠内容物部分受阻的肠道疾病,常见原因有先天畸形、肠粘连等,有呕吐、腹胀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非手术(胃肠减压、禁食补液等)和手术,护理要注意体位、胃肠减压、皮肤等方面,需及时就医并依情况治疗护理保障宝宝健康恢复。
一、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定义及常见原因
不完全性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的通过受到部分阻碍的一种肠道疾病。在宝宝中,常见原因包括先天性肠道发育畸形,如肠旋转不良等;肠粘连,多因腹部手术、炎症等引起;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原因之一;还有肠道寄生虫、粪块堵塞等。
二、宝宝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宝宝可能出现呕吐,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含有胆汁;腹胀,程度一般相对不完全性肠梗阻较轻;腹痛,表现为阵发性哭闹不安;排便排气减少,但不一定完全停止排气排便。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宝宝腹部,可能发现腹胀,有时可触及肠型或条索状包块等。
2.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看到肠管扩张,有多个液平面等肠梗阻的典型表现,但要注意对于小月龄宝宝辐射剂量的合理把控。通过观察肠管扩张的部位、程度等帮助判断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情况。
腹部超声:对于肠套叠等原因引起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有重要诊断价值,可清晰看到肠管的套叠情况等。
四、治疗措施
1.非手术治疗
胃肠减压:通过鼻胃管抽吸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
禁食补液:保证宝宝机体的营养需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根据宝宝的脱水程度、电解质情况等合理补充液体,如补充葡萄糖、生理盐水、电解质溶液等。
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宝宝的症状体征变化,包括呕吐情况、腹胀程度、排便排气情况等,以及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等的变化。如果病情有加重趋势,可能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粪块堵塞引起,可在医生评估下尝试通过适当的方法促进排便,如使用开塞露等,但要谨慎操作,避免损伤宝宝肠道;如果是肠道寄生虫引起,在合适的年龄阶段(需符合驱虫药物使用的年龄要求等)可能会考虑使用合适的驱虫药物,但必须严格遵循医疗规范。
2.手术治疗情况:如果经过积极非手术治疗后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或者考虑是由先天性肠道畸形等需要手术解决的病因引起,则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肠旋转不良引起的不完全性肠梗阻,多需手术纠正肠旋转不良的情况。
五、特殊人群(宝宝)的护理要点
1.体位护理:一般采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减轻腹胀对呼吸的影响。
2.胃肠减压护理:要确保鼻胃管固定牢固,避免脱出,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等并记录。
3.皮肤护理:宝宝因呕吐、腹胀等情况,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是会阴部等容易受刺激的部位,防止出现红臀等情况。
4.病情观察的特殊注意事项:由于宝宝不会准确表达不适,所以要更加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是否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这对于判断病情变化非常重要。
5.喂养方面:在禁食期间,要保证营养的供应,通过静脉补液等方式满足宝宝机体需求。当恢复喂养时,要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喂养量和调整喂养方式,观察宝宝对喂养的耐受情况。
总之,宝宝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时,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保障宝宝的健康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