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7N9流感是由甲型H7N9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对热和常用消毒剂敏感传染源主要是禽类传播途径为呼吸道及密切接触临床表现有流感样症状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诊断靠实验室检查预防要从个人防护环境特殊人群防护等方面进行包括勤洗手避活禽通风等。
甲型H7N9流感是由甲型H7N9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体特点
甲型H7N9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其基因来自禽源流感病毒。该病毒对热比较敏感,在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对常用消毒剂也较为敏感,但在低温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
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为携带甲型H7N9流感病毒的禽类,如鸡、鸭、鹅等家禽,也有可能存在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情况,但相对禽类作为传染源的作用较弱。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或直接接触病毒等方式感染。比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羽毛、粪便等后,未及时做好防护措施就触摸自己的眼、鼻、口等部位而感染。
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或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感染甲型H7N9流感后,可能出现与成人相似的症状,但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需要密切关注。例如,儿童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等较严重的表现。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感染甲型H7N9流感后,发生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病情进展可能更快,预后也可能较差。这是因为老年人的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相对较低,对病毒的清除能力较弱,且基础疾病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孕妇:孕妇感染甲型H7N9流感后,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如高热持续时间较长等,并且对胎儿也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等,需要特别重视孕期的防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患者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可有血小板降低;病原学检测主要通过实时荧光RT-PCR检测呼吸道标本(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中的甲型H7N9流感病毒核酸;血清学检查可通过动态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甲型H7N9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若呈4倍或以上升高,可明确诊断。
预防措施
个人防护方面: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活禽及其分泌物,在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要及时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环境方面:要保持居住和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尽量避免去活禽市场、农场等禽类聚集场所。如果必须前往,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
特殊人群防护
儿童:家长要加强对儿童的看护,教育儿童不要随意接触禽类,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儿童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儿童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等,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儿童的禽类接触史等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应尽量减少与禽类的接触,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加强营养,适度锻炼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在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需前往可佩戴合适的口罩。
孕妇:孕妇要避免接触禽类及其相关污染物,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如果出现流感样症状,要尽快就医,告知医生自己的孕期情况,以便医生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