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肿大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多见于婴幼儿时期,随年龄增长会萎缩;病理性包括反复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及其他疾病累及等原因,其表现有局部的咽痛、吞咽困难、呼吸不畅等和全身的发热、乏力等,医生通过体格检查、结合病史及相关检查评估肿大程度和原因。
一、生理性扁桃体肿大
(一)婴幼儿时期
1.原因:婴幼儿的扁桃体淋巴组织发育活跃,在出生后的前几年处于生理性增生阶段。一般2-5岁时扁桃体可能会显得比较大,但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主要是为了发挥免疫防御功能,帮助机体抵御呼吸道病原体等。
2.影响因素:此阶段孩子的生活方式相对简单,主要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免疫器官发育特点相关,一般无明显的不适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到青春期后会逐渐萎缩。
二、病理性扁桃体肿大
(一)反复呼吸道感染
1.原因
病原体感染:当孩子反复受到病毒(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时,扁桃体作为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会反复受到刺激而发生炎症反应,导致扁桃体肿大。例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容易引发扁桃体炎,进而使扁桃体充血、肿大。
生活方式因素:如果孩子生活环境较差,空气污染严重,或者营养不均衡,缺乏维生素等,会影响孩子的免疫力,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机会,从而导致扁桃体反复肿大。比如,长期挑食、偏食的孩子,营养摄入不足,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引起扁桃体肿大。
2.年龄因素: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可能发生,但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相对更易出现,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免疫系统还在不断完善,对外界病原体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
(二)扁桃体炎反复发作
1.原因
感染未彻底控制:当孩子患扁桃体炎时,如果治疗不彻底,病原体残留,就容易导致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进而引起扁桃体肿大。例如,使用抗生素疗程不足,没有将病原体完全清除,就可能导致病情反复。
自身免疫因素:部分孩子可能存在自身免疫调节异常,扁桃体反复的炎症刺激会使扁桃体组织增生、肿大。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出现长期的扁桃体肿大,且炎症容易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复发。
2.病史影响:如果孩子有过反复扁桃体炎的病史,再次感染时扁桃体肿大的程度可能会比初次感染时更严重,而且恢复时间可能更长。
(三)其他疾病累及
1.原因: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累及扁桃体导致肿大,如川崎病,除了有发热、皮疹、结膜充血等表现外,还可能出现扁桃体肿大的情况。另外,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扁桃体免疫反应异常,出现肿大。
2.特殊人群考虑: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如患有川崎病的孩子,在出现扁桃体肿大时,需要结合川崎病的整体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同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其他伴随症状,如是否有发热持续不退、皮疹等表现,以便及时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三、扁桃体肿大的表现及评估
(一)症状表现
1.局部症状:孩子可能会出现咽痛、吞咽困难,尤其是在进食固体食物时更为明显。如果扁桃体肿大较为严重,还可能出现呼吸不畅,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等表现。
2.全身症状:如果是感染引起的扁桃体肿大,可能会伴有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例如,细菌感染导致的扁桃体炎,孩子体温可能会升高至38℃以上,甚至更高。
(二)评估方法
医生一般会通过体格检查来观察扁桃体肿大的程度,通常分为Ⅰ度(扁桃体不超过腭舌弓和腭咽弓)、Ⅱ度(扁桃体超过腭咽弓,但未达到咽后壁中线)、Ⅲ度(扁桃体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同时,还会结合孩子的病史、症状等综合判断扁桃体肿大的原因,必要时可能会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来辅助诊断,以区分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扁桃体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