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皮疹有不同类型外观表现及伴随症状,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皮肤护理、避免刺激、休息饮食,药物治疗有抗组胺、糖皮质激素、抗病毒、抗生素等,婴儿和过敏体质儿童治疗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小儿皮疹的症状
(一)不同类型皮疹的外观表现
1.麻疹:最初为红色斑丘疹,从耳后、颈部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疹间可见正常皮肤,3-5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留有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多发生于6个月-5岁儿童,与患儿接触麻疹患者等病史相关。
2.风疹: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1-2天内从面部迅速蔓延至全身,2-3天消退,不留色素沉着或有轻度脱屑。好发于1-5岁儿童,有风疹接触史等情况时易发病。
3.幼儿急疹:突发高热,持续3-5天后体温骤降,同时出现皮疹,为红色细小密集斑丘疹,头面颈及躯干部多见,四肢较少,1-2天消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多见于6-18个月婴幼儿,与感染人类疱疹病毒6型等有关。
4.水痘:皮疹首先见于头皮、面部或躯干,最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呈椭圆形,周围有红晕,疱液先透明后混浊,2-3天结痂,不同时期皮疹同时存在。常见于儿童,有水痘接触史等情况易患病。
5.湿疹:急性期皮疹多形性,如红斑、丘疹、水疱等,瘙痒明显;亚急性期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慢性期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好发于婴儿头面部,与婴儿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接触过敏原等有关。
(二)伴随症状
1.发热: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等出疹性疾病常伴有发热,不同疾病发热特点不同,如麻疹发热伴咳嗽、流涕、结膜充血等卡他症状;水痘发热较轻或中度发热等。
2.瘙痒:湿疹患儿多有明显瘙痒,小儿会搔抓皮疹,可能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疥疮引起的皮疹也常伴有剧烈瘙痒,夜间尤甚。
3.呼吸道症状:麻疹患儿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风疹患儿可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等。
二、小儿皮疹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湿疹患儿,可使用温水清洗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浴用品;水痘患儿要注意勤换衣物,剪短患儿指甲,避免搔抓引起感染。
2.避免刺激:对于明确过敏原引起的皮疹,如湿疹,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某些食物(牛奶、鸡蛋等)、花粉等;疥疮患儿要注意隔离,更换清洗患儿衣物、被褥等,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传播。
3.休息与饮食:患病小儿需保证充足休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麻疹、水痘等出疹性疾病患儿保证营养摄入有助于身体恢复。
(二)药物治疗(仅列药物名称,不涉及剂量等服用指导)
1.抗组胺药物:对于瘙痒明显的皮疹,如湿疹、荨麻疹等,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等,但需注意儿童的年龄适应性,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药物。
2.糖皮质激素:病情严重的湿疹等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但要谨慎使用,注意其可能的副作用,如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抗病毒药物:水痘患儿可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但要掌握用药时机,在发病24-48小时内用药效果较好,同时注意药物对儿童的安全性。
4.抗生素:当皮疹继发感染时,如脓疱疮等,可使用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但需根据感染情况和儿童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抗生素,避免滥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婴儿皮肤娇嫩,治疗皮疹时选择药物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如婴儿湿疹,优先选择温和的外用药物,一般不轻易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同时,婴儿皮肤护理要更加轻柔,保持皮肤清洁时动作要轻。
2.过敏体质儿童:对于有明确过敏史的小儿,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详细询问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过敏的药物。如使用抗组胺药物前要确认儿童不对该药物成分过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