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肿瘤治疗需依性质、分期、身体状况等综合决定,胃良性肿瘤可内镜下或手术治疗;胃恶性肿瘤手术分早期和进展期,还有化疗、放疗、靶向、免疫等治疗,不同年龄段、性别及有基础病患者治疗需考虑相应因素。
一、胃良性肿瘤的治疗
1.内镜下治疗
对于较小的、有蒂的胃良性肿瘤,可通过内镜下圈套电切术、高频电凝切除术等进行治疗。例如,直径小于2cm的有蒂胃腺瘤,在内镜下完整切除后,一般预后良好,复发风险较低。其原理是利用内镜器械将肿瘤完整切除,创伤小,患者恢复快。
对于无蒂的胃良性肿瘤,若内镜下评估可以完整切除,也可尝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方法,但相对有一定难度,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2.手术治疗
对于较大的、内镜下切除困难或怀疑有恶变倾向的胃良性肿瘤,可考虑手术切除。如胃平滑肌瘤,若肿瘤直径较大(大于5cm)或生长部位特殊,手术切除是较为安全的方式,完整切除后一般可治愈,对患者的远期生存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二、胃恶性肿瘤的治疗
1.手术治疗
早期胃癌:对于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这两种手术方式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5年生存率较高。例如,T1a期(肿瘤侵犯黏膜固有层)的早期胃癌,经规范的内镜下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进展期胃癌:通常需要进行根治性胃切除术,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等情况,切除部分或全部胃,并进行周围淋巴结清扫。术后根据病理分期等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辅助化疗等进一步治疗。根治性胃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主要手段,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2.化疗
辅助化疗:用于根治性手术切除后的患者,目的是杀灭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风险。常用的化疗方案有氟尿嘧啶类联合铂类等方案,如FOLFOX(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等。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辅助化疗可使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复发风险降低,生存时间延长。
新辅助化疗:对于局部晚期的胃癌患者,可在手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使肿瘤缩小,降低肿瘤分期,增加手术根治切除的机会。例如,对于部分cT3-4或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3.放疗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放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起到局部控制肿瘤、缓解症状的作用。例如,可缓解肿瘤引起的疼痛、出血等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同时,放疗也可与化疗联合用于术前或术后的辅助治疗。
4.靶向治疗
对于某些具有特定分子靶点的胃癌患者,可采用靶向治疗。例如,HER-2过表达的胃癌患者可使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但靶向治疗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使用相应的靶向药物,且靶向治疗可能会有一些特定的不良反应,如心脏毒性等,需要密切监测。
5.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胃癌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例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等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对于部分晚期胃癌患者,免疫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但也需要注意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如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肠炎等。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治疗时需考虑其身体耐受情况等因素。例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更谨慎评估手术风险等;儿童胃肿瘤相对罕见,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在保证肿瘤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治疗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女性患者在治疗中可能还需考虑生育等问题,男性患者也有其自身的生理特点需要在治疗中兼顾。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在治疗前需对基础疾病进行良好的控制,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